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粉哥导读:有一群特殊体质的宝宝,比如过敏、早产、乳糖不耐受等,需要食用特医食品,而有商家却将“固体饮料”当作“特殊配方奶粉”销售给顾客,害人不浅,网络已经有不少相关的报道,国家也有多次处罚把固体饮料假冒特医食品的案例,我们为宝宝们揪心不已,也用自己的行动呵护宝宝健康,但用固体饮料假冒特殊奶粉的恶行却仍有发生,需要警惕!
近日,湖南经视“大调查”栏目报道,湖南郴州永兴县多位家长投诉一门店把“固体饮料”当做“特殊奶粉”销售给过敏宝宝,而宝宝长期食用后出现发育滞后、颅骨突出,变成“大头娃娃”的症状,家长们痛心不已,情绪激动地维权,给了我们更多警醒!
(视频来源于西瓜视频平台)
从视频可以看到,宝宝本身是牛奶蛋白过敏,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应该食用水解奶粉,并根据其过敏程度选择乳蛋白部分水解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但这家门店却推荐了一款名叫“倍氨敏”的固体饮料,这些家长恍然大悟,发现自家宝宝吃的竟然是“固体饮料”,而不是“奶粉”,更不是特配奶粉,而一些宝宝则出现了咳嗽、拍打自己头部、过敏、湿疹、颅骨突出、甚至是佝偻病等症状。
我们看到这个新闻也非常气愤的,不得不强调:“固体饮料假冒特配奶粉,害人不浅!”,对于固体饮料的危害和惩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闻:
而同样在湖南郴州,年12月已有报道显示当地查处过“固体饮料代替特医奶粉”事件。报道显示,年10月,未满一岁的患儿李某某因腹泻医院就诊,经检测被认定为重度牛奶过敏。医生陈某某推荐某款氨基酸配方粉,并开具处方。事后家长发现这款奶粉为固体饮料,怀疑产品已对孩子造成身体伤害而举报,随后涉事医生被处罚。
在我们奶粉智库宝妈交流群里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有宝妈询问某款产品能否食用,她宝宝2个月大,过敏,有热心宝妈看了是固体饮料,直接说:“谁卖给你的,天哪,坑娃,赶紧去退掉,我们两岁都不敢吃这种。”而固体饮料假冒特配奶粉的事情在我们后台也常有人吐槽或如果有人咨询,我们的态度也非常坚决:“宝宝过敏,就吃特医食品,水解奶粉,根据过敏程度选择就好了,不要选择固体饮料,不建议食用,不要食用!”宝宝长期主食固体饮料的危害婴幼儿配方奶粉都是符合国标要求的,其中必需的的营养物质种类和含量都有明确规定,下图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国标》(GB—)中对婴幼儿奶粉中的维生素指标,其中明确规定每KJ中应具有0.25-0.60ug的维生素D。而固体饮料并不是通过国家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很多“固体饮料”虽然在包装上标有相应的功能,但其研发条件和生产标准难以企及“特配食品”,没有证据证明其功效。而从营养方面讲,市面通行的固体饮料也无法达到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如果误把固体饮料当做宝宝的主食,长期食用的话,会使宝宝产生严重的营养不良,对宝宝的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婴幼儿时期本来是体格和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所需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种类及含量都有一定标准。以常见的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来说,当无法直接吸收奶粉中的大分子蛋白时,就需要食用分子更小的水解奶粉或者是不含牛奶蛋白的氨基酸奶粉,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当误把固体饮料当做宝宝主食后,宝宝摄入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含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生长需要,那么宝宝就会患上“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宝宝表现出来的是停止发育或者出现身体部位异常发育(出现“大头娃娃”等),甚至可能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衰减,造成死亡。怎么辨别特配奶粉?用固体饮料冒充特配奶粉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追逐利益的商家不惜逾越道德和良知的底线,打着法律的“擦边球”把固体饮料售卖给家长。而出事之后,涉事企业及产品或许只需换个包装、名称就可能卷土重来,受骗的只会是不明真相的宝妈宝爸,受害的却是天真活泼的宝宝们!那么,怎么才能辨别特配粉?特配粉区别于普通配方婴幼儿奶粉,是专为代谢紊乱、消化吸收障碍或有疾病状况的婴幼儿研制的。目前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奶粉有9种:适用于0-12月龄的包括无乳糖配方奶粉/低乳糖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早产/低出生体重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奶粉等;适用于1岁以上的包括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下表是目前通过注册的特配粉名单:根据国标要求,特配奶粉属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些字体必须被标注在奶粉罐正面显眼位置,这也是最常用的区分一款奶粉是否是特配粉的方法。如:如果罐体有“固体饮料”字样,而无“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字样,就不能是宝宝应该食用的特配粉。另外,凡是获得国家审批的正规奶粉都可以在政府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宝妈宝爸们可以登录食品信息平台查询,输入产品名称之后都可以查询是否通过注册。(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