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换季,好多宝宝都开始拉肚子。
每逢此时,我都会在闺蜜圈里自动被赋予“二把刀·假·大夫”的身份,靠着跟医生们学来的知识,现学现卖,为心急火燎的闺蜜提供关于屎的咨询服务。
以前,我在“答疑”时,套路通常是这样的:
Stp1:安慰对方,让她不要着急,保持淡定。
Stp2:背诵一遍“腹泻”的定义,让对方自行检查确认孩子是否真是腹泻。
Stp3:背诵一遍什么是感染性腹泻、什么是非感染性腹泻,并说明区分方法。
Stp4:再次安慰,提醒对方注意观察,结束本次对话。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于这套标准话术还是很满意的,每次说完都感觉自己很渊博,而且还不忘关照对方情绪,简直完美嘞。
直到上个月,稀罕连续腹泻15天,我才切身体会了宝宝拉肚子时,家长是何种心情、有怎样的焦躁、以及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不禁感叹:之前闺蜜们听了那么多废话却没赏我三千大白眼,实在是给面子。
你问为啥?咳——
孩子都拉稀8天了,你还让我淡定,区分他是不是真的腹泻。你是傻嘛?!
还有,眼看着一天N次蛋花汤、孩子小屁屁都快被沤烂了,一换纸尿裤就哭得撕心裂肺,我还哪有心情跟你背医书,听什么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腹泻?!
以及,就算我找出了腹泻的原因,然后呢?孩子怎么才能好?我到底应该干点儿什么?!
所以,这次再当“二把刀·假·大夫”时,我决定洗心革面,给大家整出一篇靠谱些的“与腹泻较量实用攻略”。
孩子什么样就算腹泻了?
呃,虽然我刚调侃过这件事,但是掂量了一下,还是得说。因为有时候让你慌张不已的情况,可能并不是腹泻。
简单来说,腹泻必须有两个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大便的性状改变
大便的频率增加
这两点怎么理解呢?
用稀罕来举例吧,其实她之前也并不是没“拉稀”过,还是挺严重的水样便,但一天就一次,而且第二天就好了。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算是腹泻,很可能只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身体在进行自我保护,要排空肠道,所以并不用大惊小怪。
但是上个月,稀罕每天都要拉5、6次水样便,最多的一天甚至拉了9次,我就知道,这次是真的“中招”了,我要开始战斗了。
孩子腹泻了,你要做点啥?
简单来讲,大概包括六件事——观察、补水、化验、防尿布疹、吃乳糖酶、吃益生菌。当然了,这6件事中有些并非必须的,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进行判断后决定,下面我结合稀罕当时的情况来详细说哈。
观察:必做
●为啥做?
你需要观察大便性状和孩子情况,初步判断腹泻原因,然后决定下一步是在家护理、把大便送医化验、医院看病。
●怎么做?
如果孩子腹泻同时,还有发烧呕吐等症状,很可能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大致来讲又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三类——
如果是单纯的稀水便,很可能是病毒性腹泻;
如果大便里有很多鼻涕一样的粘液,有时候可能还有血,那很可能是细菌性腹泻;
如果大便中有好多细小的黑色纤维,很可能是真菌感染引起的。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地腹泻,不发烧也不呕吐,那可能是非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大概又包括消化不良、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等几个原因——
如果大便里能看到还有没消化完的食物颗粒,那就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如果孩子排气多、大便成稀水状,可能是食物不耐受;
如果大便带血,要高度怀疑是不是食物过敏。
嗯,总结起来,突然出现的急性腹泻一共大致就是这6种情况。
当然了,了解这些常识,并不是为了让你修炼成家庭医生,给孩子做出精确诊断,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打开纸尿裤面对满目狼藉时不至于乱了阵脚,能知道自己接下来可以干点儿什么。
比如,稀罕当时确实高烧了一晚,第二天就退烧了,没有呕吐,只是开始拉稀水便,但是不排气,所以我感觉很像病毒感染,于是稍微踏实些。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的疾病,一般5-7天后自己就好了,期间只需要在家做好护理就行。(当然后来我坚持了四天最终还是不淡定了,把她弄去了育学园诊所化验,此乃后话,一会儿详细讲)
天天一打开纸尿裤,就是满眼崩溃
而如果孩子的大便中有黏液,甚至还掺杂有血丝,那么就很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好赶紧把大便送去化验。
要是大便里没有黏液只有血的话,就要怀疑是食物过敏,你得赶紧想想这两天孩子是不是吃了什么之前没接触过的食物,并且回避掉可疑的食物之后,再观察大便情况是否有改善。
补水:必做
●为啥做?
腹泻必然会引起身体水分的丢失,所以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一旦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就要注意及时补水。
●怎么做?
补水并不是说狠命给孩子灌水,而是要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喝糖、盐和水分的混合液体。
比如说,6个月以内的小不点儿,就可以口服补液盐或米汤,而6个月以上的孩子,还能喝稀释的苹果汁(不是苹果味儿的饮料哈,是纯果汁)。
对了,崔大夫每次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都会提醒大家:米汤并不是我们平时喝的米粥上面那层汤,那里面主要含大量的淀粉,而孩子拉肚子的时候,需要的是水、一点点的糖分和一些电解质,不需要淀粉。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把水烧开,再把大米放进去,煮15分钟后关火,取上层的清汤给孩子喝。
当然了,你也可以去药店买含有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少量多次喂给孩子喝。不过补液盐的味道着实欠佳,大一点儿的孩子对味道比较敏感,可能不太爱喝,稀罕就是哭天抢地地拒绝,我只好给她喂米汤。
上面说的这些方法,是预防脱水或针对轻微脱水的补水方法哈,而如果孩子在尽可能补充了水分的情况下,4小时内仍然没有尿哗哗,甚至哭的时候少泪、口腔干燥,那么就说明脱水情况比较严重,医院。
化验:选做
●为啥做?
如果你观察大便后怀疑是细菌感染,那最好将大便标本送化验确认,看是否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当然了,你心慌慌搞不清病因的情况下,也可以送去标本去化验,能让自己放心些。
●怎么做?
简单来讲,就是把医院,请医生化验,用以辅助判断病因。
刚才给大家讲了,稀罕拉到第四天的时候,我终于不淡定了,虽然知道即便是病毒感染,想自愈也得等个5-7天的时间,而且后续可能还会继发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所以整个战线会拉得比较长,得沉得住气才行。
但是俗话说“关心则乱”嘛,所以我终于还是请了半天假,把她提到了育学园诊所来……拉屎,化验~后来便常规结果显示不是细菌感染,也不是轮状、诺如病毒,说明这场战役只是普通病毒引起的,我一颗心才放回了肚子里。
到了育学园,不好好拉屎化验却来玩钢琴,偶遇了崔医生
当然了,我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所以直接把稀罕带到了诊所,其实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家长把大便送检就可以了,医院。这样一方面避免折腾孩子,另一方面也能预防交叉感染。
留便样和送检时,有点事儿得提醒大家:
不要直接把有屎的纸尿裤揣到塑料袋里!这样裸露在纸尿裤上的大便在送检的路上可能被污染,得出的结果自然是不准确的。
正确的方法是,把纸尿裤上的大便盛进干净、干燥的塑料小盒里,然后密封好,医院。
有些宝宝拉的是稀水,一拉出来就直接被纸尿裤吸收了,不好盛出来。
这种情况下,可以准备一块保鲜膜,大小不要超过5.5英寸的手机屏幕就好。然后,把保鲜膜糊在小不点儿的肛门处,再穿上纸尿裤。这样等孩子下次排便的时候,保鲜膜上就会存留一些大便,虽然特别少,但是检查用足够了。
然后,把保鲜膜直接放在塑料小盒里,或者用更大的一张保鲜膜包裹严实,赶紧医院——医院的检测设备不同,所以要求屎的“新鲜”程度也不一样,医院是要求一小时内送到,有的是要求两小时内送到,总之你记得越快越好就对了,否则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
对了,关于化验大便,崔大夫特别强调过:给孩子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先进行便培养,确定是什么细菌后再选择对应的抗生素。千万不要吃了几天抗生素后,再去做大便培养,这时候很可能培养不出来东西,但是并不意味着孩子不是细菌性感染,那会导致这次治疗不彻底,留下后患。
防尿布疹:必做
●为啥做?
腹泻时,孩子一天会拉N次,小屁屁频繁地被大便刺激,很可能会出现红屁屁,也就是尿布疹,所以要特别注意预防。
●怎么做?
每次换纸尿裤时,用流动的温水冲洗宝宝的小屁屁,之后完全晾干,再涂好护臀霜。
说到这点,简直是血泪教训。我起初并没太在意预防红屁屁这件事,因为稀罕都一岁多了,大便性状和成人已经很接近,早就远离了尿布疹的困扰。但是在被稀水便狂轰乱炸了几天之后,她嫩嫩的小屁屁承受不住了,开始发红。
本来就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的稀罕,每次换纸尿裤时都会因为疼而奋力抵抗,哭得撕心裂肺,再到后来她甚至看见纸尿裤就开始哀嚎,显然已经有了心理阴影,搞得我和姥姥一提到换纸尿裤就很犯怵。
于是我们赶紧开始补救——每次换纸尿裤时,都接上一盆温水,然后用纸杯舀水给她冲洗,这个做法貌似让稀罕很舒服,慢慢地她换纸尿裤时不那么抗拒了。冲洗之后,我们会让她晾一会儿小屁屁,但时间别太长,毕竟腹泻期间,谁知道下一次的稀便会啥时候袭来~然后,等屁屁完全晾干后,涂上一层护臀霜,起到隔离的作用,再穿好纸尿裤。
吃乳糖酶:推荐
●为啥做?
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孩子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都会被破坏,使得母乳和配方粉中的乳糖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然后引起继发性的乳糖不耐受性腹泻。这就是为什么,总听说病毒性腹泻5-7天就能自己好,但孩子一拉就是十几天的原因——后面再拉,不是因为病毒,而是因为激发的乳糖不耐受,而及时补充乳糖酶能有效缓解这种情况。
●怎么做?
刚才说过了,孩子会出现乳糖不耐受,是因为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被破坏了,那么应对的方法不言自明:补充外源性的乳糖酶。
当然,吃的时候有些讲究,需要特别注意。
乳糖酶要在每次喂奶前15分钟给孩子吃,不能跟奶一块儿吃,否则就来不及起效了。不过,不同的乳糖酶好像服用方法略有差异,稀罕当时吃了两种,有一种进口的,服用方法比较怪异——用37℃的水,冲50ml奶,然后滴入4滴乳糖酶,静置15分钟后喝下去,之后再继续喝奶补足。所以,大家在为孩子准备乳糖酶时,别忘了详细向药剂师或者医生询问该怎么正确服用,否则“吃了白吃”就不好了。
一定要选用不含奶的乳糖酶,因为小不点儿腹泻的时候,肠道特别容易发生过敏,如果这时给孩子吃加了奶的乳糖酶,很可能会引起牛奶蛋白过敏的问题。
乳糖酶是活性酶,不能用太烫的水冲,否则容易降低乳糖酶的活性,37℃上下即可。
由于乳糖酶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只有3个小时左右,所以几乎小不点儿每次吃奶前都要先吃乳糖酶。
小月龄的宝宝,主要食物就是奶,喝奶量大,需要的乳糖酶反而多,千万别觉得孩子小,就给他减量。我特意问过崔医生,乳糖酶吃多了,也对孩子身体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所以不要担心所谓的过量问题。
当孩子腹泻逐渐转好时,因为体内的乳糖酶是逐渐恢复的,因此乳糖酶的服用应该逐渐减量,而不是减次数,也就是说,每次吃奶前还是要吃乳糖酶,但是可以少吃些,比如先从一整袋减到四分之三袋,用几次后看小不点儿病情没有反复,就再减到半袋……
吃益生菌:推荐
●为啥做?
腹泻时,小不点的肠道菌群会遭到破坏,所以,当他腹泻逐渐好转以后,可以吃至少1-2周的益生菌来调节。
●怎么做?
买益生菌,吃!
咳,虽然说起来简单粗暴,但其实还是有不少学问在里面的,我下面详细说。
稀罕不再拉水样便之后,大便性状还是不太稳定,隔三差五地就有点偏稀,虽然不能算腹泻,但仍然让我有点闹心。于是,我想起了给她吃益生菌。
其实,讲究点儿的话,应该先做个肠道菌群检测,看看肠道菌群状况,再有针对性的补充,因为每种牌子的益生菌,所含的菌株是不一样的,得看孩子缺什么,再补什么。
可肠道菌群检测一般7天才出结果,我都被稀罕的屎折磨半个月了,现在还得再等一周,实在有点煎熬。
正好家里有之前和闺蜜一起拼团买的康萃乐,听说里面的鼠李糖乳杆菌对缓解胃肠道的症状比较有效,虽然只是听说而已,但是聊胜于无嘛,于是我就先给她吃上了,吃了一周果然好了点,便便情况基本稳定。这时,稀罕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也出来了,她正好是鼠李糖乳杆菌数量偏低,我歪打正着了。
嗯,说到益生菌,因为职业病犯了,我忍不住多啰嗦两句。
咱们买到的,都是益生菌制剂,也就是说,除了益生菌之外,还有添加剂等。
而合格的益生菌制剂,需要同时具有3个特点:有效,持久,安全,下面分别说——
●有效
就是要保证益生菌制剂在我们吃进嘴之前都是活菌,并且数量足够,才能保证它发挥真正的效用。
崔大夫介绍过一个检验是不是活菌的方法:用益生菌做引子来发酵酸奶,如果按正确的方法能制作出酸奶,说明益生菌制剂的确是活菌型;如果方法温度都合适,却做不出来酸奶,就说明一定是死菌,吃了可能也没啥效果。
而至于吃多少菌就算“数量足够”?一次也就是……吃几十亿吧~
不信你看,5billion,50亿,呃……
●持久
孩子服用益生菌制剂一段时间后,检测肠道菌群,益生菌应该能够成为孩子肠道中主要存留的细菌。
●安全
刚才说了,益生菌制剂里,还有添加剂等,所以要小心孩子是否对添加物质过敏。比如说如果小家伙儿本来牛奶过敏,那么益生菌制剂里要是有奶的成分,那么吃下去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适得其反。
然后,吃的时候,也得讲求技巧——
因为益生菌是厌氧的,在粉末状态下,是休眠状态,遇到水就会活过来,然后再碰到氧气就挂掉了。所以说,益生菌一旦冲好,要尽快服用,最好10分钟之内都吃完,而且要用40℃以下的水冲服,不然小菌菌们就被烫死了。
另外,一次吃完一整袋,不要觉得孩子小,自行减量,就留着半袋放冰箱里,虽然你可能是密封保存的,但肯定很难保证完全隔离空气,而空气中又有水分,这样难免还是会让剩下的半袋益生菌效力削弱,甚至可能完全无效了。
更多需要嘱咐你的事
别着急盲目止泻。
腹泻是肠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是排除病毒、细菌或不耐受的食物的一个过程,这么看,可以理解为腹泻不完全是坏事。因此,对于腹泻你虽然应该重视,但不用特别紧张,更不要去简单粗暴地“堵”,而是应该从源头解决问题。
另外,有些感染性腹泻的孩子,会伴有发烧的症状,这时你还需要积极退烧,除了正确使用退烧药外,崔大夫还建议可以酌情用肛栓,也可以起到退烧和诱导腹泻的作用,而且能通过排泄让病毒尽快排出,减轻孩子身体负担,防止毒素通过肠道被回收、对孩子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嗯,关于护理腹泻,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吧。不过,虽然我背过不少理论知识,但毕竟只亲身经历过一次战斗,实战经验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接下来就要靠各位小伙伴了,把你和腹泻斗争时的一些小技巧留言分享给大家呗,一定可以帮到更多人哦。
每周一PO新生代电玩少女要诞生了,就是培养起来代价有些大
猫猫君还聊过这些,你也一定感兴趣~
世界那么大,带娃去看看~亲子出行实用攻略第二弹
世界那么大,带娃去看看~亲子出行实用攻略第一弹
一支画笔,用对了竟然能成育儿神器
想看更多猫猫君聊过的话题,在北京那有专业治疗白癜风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