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夏季腹泻病的防控和思考

本期文章推荐人:吴霜

大信集团养猪事业部

前言

猪腹泻是广大养猪户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为下痢、消瘦、被毛粗乱,精神萎靡,常因脱水死亡。部分没有死亡的仔猪,断奶后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而断奶仔猪与生长育肥猪的腹泻使饲料转化率严重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只有辨证施治,才能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

夏季来临,各地进入高温高湿季节,在饲养管理方面防暑降温是养殖场首先考虑的工作,但是如果管理不当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腹泻就是其中的一种,当我们给母猪降温的同时,相对的低温可引发仔猪的腹泻,所以在给母猪消暑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仔猪,温度不可过低。

高温天气猪只由于汗腺不发达,易出现热应激。猪热应激做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猪摄食中枢兴奋性降低,也就是采食量下降,内分泌出现紊乱,从而降低的猪的抗病能力。为了增加猪采食量,有的猪场常采用湿拌料方式,若长时间没有能够采食完则易发生酸败现象,另外高湿环境对于饲料的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常常会因为保存不当而发生霉变现象,猪采食后导致腹泻。

断奶、换料、转群等应激状态下也会导致猪生理机能改变,引起腹泻。

夏季用冷水直接冲洗猪身,也可引起腹泻的发生。仔猪体格较弱,日常生长中主要是怕风,怕湿,怕气温变化大。夏季产房管理降温的同时也要兼顾仔猪的需要。

营养性因素导致腹泻

能量、蛋白质消化吸收不良,给肠道后段有害菌提供了生长的良好平台,有害菌大量繁殖,导致腹泻的发生。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可导致腹泻的发生。

母猪过肥或临产前饲喂大量精料,使乳脂或乳蛋白含量高,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初产、老年母猪由于泌乳不足,无法满足仔猪对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的需要,导致仔猪免疫力低下,营养消化不良,发生腹泻。

水质不达标。水质不好也可导致腹泻的发生,水质是否污染、硬度是不是高,细菌含量是不是超标,有必要检测一下。

生理性腹泻

由于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饲料变化,仔猪分群同群仔猪发生变化,免疫注射,阉割以及温度、湿度及环境变化等,仔猪均非常敏感,会引起仔猪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终会导致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腹泻

仔猪红痢:仔猪红痢病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红色痢便,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患猪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急性病例5—7天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病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腥臭。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病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病猪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猪痢疾: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患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多雨潮湿季节较为多发。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症状,患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初发生便秘,随后则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天,病猪的鼻端、两耳及四肢内侧皮肤发紫,病猪精神萎靡,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则死亡。该病以慢性型最为常见,病猪体温稍有升高,精神不振,病初发生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状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剖检病死猪: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病理变化:慢性型病例肠黏膜呈弥漫性坏死性糜烂,表面被覆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易剥离的麸皮样物质,肠壁粗糙增厚,肝、脾和肠系膜淋巴常可见到针尖状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腹泻

1.猪流行性腹泻(PEDV):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1—5日龄内的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最为严重,病死率也最高。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症状较重。仔猪发病初常发生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恶臭。剖检病死猪可见小肠肠管胀满,充满黄色内容物,肠壁变薄,肠系膜呈树枝状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2.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猪传染性胃肠炎对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2周龄以下的猪较为多发,且死亡率较高。患病仔猪常在吸吮母乳后发生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黄色或灰色水样稀便,粪便中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小块,恶臭,病猪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3.轮状病毒病(PVV):轮状病毒病以冬末春初季节最为多发,且多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可达50%以上。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常于采食后发生呕吐,排黄色或灰褐色水样或糊状稀便,并常因腹泻脱水在3—7天内死亡。

另外,仔猪发生猪瘟和猪伪狂犬病也有腹泻的症状,但患有猪瘟的病猪一般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寄生虫

仔猪因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常以球虫、蛔虫、锥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多以20日龄以上的猪较易发生,一般患猪呈慢性经过,通常病猪腹泻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些病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些病例伴随有体温升高症状。病猪发育不良,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形成“僵猪”。

如何防控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产房夏季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应该做好仔猪的保温防潮工作。

选择优质饲料,饲喂过程中加入“脱霉星”一方面快速消除霉菌及其毒素对猪只的伤害,另一方面也能够快速修复肠道黏膜,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炎发生率。

对于病毒性传染病,在做好疫苗防控的同时,应用细胞因子类产品进行预防可收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白介素+溶菌酶拌料,每月一次。降低猪体内病原数量,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力,消除体内毒素,对于防控仔猪腹泻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搞好预防接种,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怀孕母猪在产前21天左右注射1次仔猪黄白痢疫苗(K88K99疫苗),仔猪出生12天口服多价幼畜腹泻停。除此之外,养殖场(户)还应根据当地疫病的发生情况,有选择性地给仔猪注射魏氏梭菌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轮状病毒病等病的疫苗,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

搞好环境卫生,严防病源侵袭养殖场(户)应建立严格而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猪舍及用具等进行消毒,定期对母猪乳房部位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仔猪在第1次吸吮母乳前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的乳头和腹部的污垢物进行洗净并消毒,为防范于未然,可在仔猪腹泻发病的高峰期进行处理。

腹泻病防控的思考

母猪产后无奶或少奶是哺乳期间最常见的问题。原因多方面,如怀孕中期喂料量达大,脂肪颗粒充斥到乳房中影响乳腺发育;临产时出现严重便秘,引起产后不食;产仔前后乳房感染出现乳房炎,因疼痛拒哺使乳腺萎缩;产后出现感染引起高烧等。

解决母猪无奶和少奶也要针对上述情况而定,多方采取措施,营养不良的增加优质饲料,如鱼汤、肉汤等;产后感染的当先消炎处理;便秘者则要先促其排便,过肥者则只能通过按摩乳房结合注射催产素解决了。

扫描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次多少钱
2017治疗白癜风疾病最好的药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xe/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