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贴士大肠癌筛查和预防建议

这是WEWIN智囊团的第5篇干货笔记

5月29日,大区域邀请了香港外科专科医生谢俊耀医生和同事们分享关于大肠癌筛查及肠镜的资讯。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

1、腹痛的成因

2、可能会增加大肠癌发生概率的原因

3、大肠癌的常见症状

4、大肠癌的筛查和预防

腹痛的成因

有些人可能会偶尔觉得腹痛,但不太会描述哪里痛,怎么痛法。谢医生认为,描述痛法有助于确诊病因,可以用以下问题形容:

1、多久痛一次?

2、一次痛多久?

3、做什么会痛?

4、做什么不痛?

另外,也可以用“腹痛位置九宫格”去参考一下,自己是腹部的哪个部位觉得痛,对应有可能是什么方面的问题:

可能会增加大肠癌发生概率的原因

有哪些事情有可能会增加大肠癌发生的概率呢?谢医生认为有以下要点:

1、95%腺癌

2、高动物性脂肪、高蛋白质

3、低纤维饮食习惯

4、肥胖、缺乏运动

5、吸烟及饮酒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

如果有以下多种症状,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有可能是大肠癌的症状:

1、大便出血

2、大便有黏液

3、大便直径变小

4、大便习惯改变(如突然特别频繁或持续便秘)

5、常常有便意

6、体重下降

7、腹痛、腹部有硬块

大肠癌的筛查和预防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医院发布了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排名榜首的为大肠癌。

高危对象: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筛查建议:

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

(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符合“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

3、符合7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对FAP和HNPCC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岁以后,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2)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筛查方法推荐

1、大便隐血FOBT检测+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更多关于投保答疑、缴费、售后服务、医疗资讯等其他干货,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zz/6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