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小小皂角米致富大文章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扫   

  ■核心提示

  在黔中腹地边缘,原本不起眼的织金县猫场镇,面积在短短20多年扩大了三倍,酒店、娱乐、餐饮等服务业也相继繁荣起来,被外界称为“小贵阳”。

  带动猫场镇迅速发展的,是当地的皂角米加工产业,数十年产业沉淀,让猫场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皂角米加工集散地。而制约发展的,则是“两头在外”(大量原材料向外进、产品初加工就外销)的现状。

  把好脉、找对路。

  近年来,织金县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依托猫场镇皂角米加工产业,精准定位全县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全县规划种植50万亩皂角树、建设“皂角城”,紧紧围绕着小小皂角米,做起了脱贫致富的大文章。

  难以撼动的皂角米产业

  夜幕落下,霓虹灯将猫场镇新街两旁的门面串联在一起。这条新街是最近几年修建的,以前的猫场镇和贵州大部分乡镇无异,只有唯一的一条主干道,后来猫场镇经济突飞猛进,新建了第二条主干道扩大镇区面积,这还不够,又修了第三条。

  猫场镇镇区扩大,兴起了很多酒店、餐饮等服务业。一家酒店门口停着广东和福建牌照的车辆,酒店老板说,每年下半年,来猫场镇的外地人会达到顶峰,镇上的酒店经常客满。引来流量的,正是猫场镇的皂角米加工产业。

  猫场镇的皂角米加工,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镇上的中草药商在安顺一次交易中,偶然认识收购皂角米的商人,应商人的要求,中草药商回到猫场镇向农民收购皂角籽加工皂角米,逐渐猫场镇一些村民开始长期从事皂角米加工。而在这次机遇之前,猫场人并不知道上海人说的皂角米、广东人口中的雪莲子,就是皂角籽里包裹的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0多年时间,猫场镇皂角米加工产业在技术不断革新中壮大。

  44岁的猫场人谢伟办起的家庭作坊,是镇上规模较大的皂角米加工厂,经营时间已经有10年。“我以前跟着浙江老板到各地收布料,在河南、山西、陕西看到很多皂角树,当地村民说没人收皂角籽。”谢伟说,当时,猫场镇的皂角米加工已经初具规模,他从河南等地收皂角籽运回织金猫场,一倒手就能赚几千上万元,后来有了资金积累,谢伟回乡开始创业。

  本地原材料供应不足,走遍全国收购皂角籽,贵州猫场皂角米加工的名气越来越响亮,各地皂角籽供应商、皂角米销售商又来到猫场洽谈长期合作,催促猫场的皂角米产业持续扩大。

  “猫场有多家皂角米加工企业,为了便于融资发展、规范市场、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我们还成立了织金皂角产业商会。”谢伟年轻能干被选为商会会长,他说,现在的猫场镇是全国最大的皂角米加工集散地,每年10月前后,是全国各地皂角成熟的季节,一车车皂角籽送往猫场镇,经过加工又销往广州、深圳、福建、台湾、东南亚等地。而“双十一”、“双十二”两个电商节日,皂角米也是畅销产品,很多商家在9月就要付现金下单订货,否则加工厂不敢接单。

  猫场兴旺的皂角米加工产业,一直受到全国皂角种植大省的   皂角米带富猫场人

  猫场镇的街道上,不到百米就有一家皂角米加工厂。加工厂里必备几台机器,对皂角籽进行蒸煮,对皂角米进行烘干,但整个加工过程有一道工序必须用到大量劳动力——剥籽,这也是猫场镇群众苦干实干的风景线。

  系上围腰,在其中一个围腰兜里装满皂角籽,去皮后的皂角米放到另一个兜里。“窜门剥、带娃娃剥、吃喜酒也剥……”猫场镇齐心村村民杨占秀说,除了睡觉,猫场人时刻都在挣钱。

  从谢伟经营的皂角加工厂领到的40斤皂角籽,用了5天时间,杨占秀将剥好的皂角米送回加工厂,按照6元一斤的价格,她领到元的工资。之后,她又领到40斤皂角籽装上电瓶车,这样的工作只要想干一年四季都有。

  “做工简单,猫场镇周边的农户几乎家家买了储存皂角米的大电冰箱,参加到皂角米加工产业中。”谢伟说,一到暑假,放假回来的学生也剥皂角米,勤快的学生假期就能挣到多元。

  根据镇里的统计,猫场平均每年采购皂角籽0余吨,加工成品余吨,每年销售总额达3亿元,利润达万元以上。“今年,收购原材料的价格在43元一斤,皂角米的出厂价为元一斤。”谢伟说,每年原材料和成品销售价格都有波动,但人工工资浮动不大,每年全镇皂角米加工企业付出的人工费在万元左右,带动全镇户余名群众增收。

  皂角米产业顺利发展,也带动猫场镇皂角树种植在全县最先兴起。在猫场镇新寨村,彭家20多年前种的两株皂角树挂满了青绿色的皂荚。“一片皂荚就值1块多钱,这两棵树每年至少能产生3万余元的收益。”织金县在河南聘请的皂角树技术员参观皂角树时说,目前,全国80%皂角籽产于河南,80%皂角米加工在猫场,织金县有意在全县大力发展皂角树种植产业,从这两颗皂角树及全县新种植皂角树生长情况来看,织金找对了农业产业调整的方向。

  从年起,织金县依托猫场镇皂角米加工产业,按照农业产业调整要求进行布局,构建“四大体系”发展皂角产业助推产业革命。其中,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在全县规划种植50万亩皂角树。构建种植服务体系,在茶店和马场镇分别建设亩皂角育苗基地、亩皂角采穗圃基地,在猫场镇高克村建设皂角品比试验基地80亩。同时,成立县皂角产业办公室,由专家和“田秀才”组建9个指导组,对各地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

  找准“两头在外”的痛点,猫场镇延长产业链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今年6月,多平方米的标准厂区已经落成,即将引进镇上三家皂角米加工企业入驻扩大生产;占地亩的“皂角城”也完成规划。“皂荚可以进行日用品加工,皂角刺可以加工成中药材……”谢伟说,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今后,不仅猫场人能受益,也将带动全县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路。

  创新脱贫发展模式

  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年,织金龙场镇开始扩大皂角树种植面积。到今年,皂角树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1.5万亩。

  “皂角树的丰产期要在8年以上。”龙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郭娅说,由于皂角产业生产周期较长,全县推行创新发展模式,在皂角林下套种南瓜、银杏、辣椒等,以短养长,助农户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

  在龙场镇双山村,土地里的皂角树已经有人高,一亩地里除了20多株皂角树,还套种了南瓜,当年种植当年产量就能达到多斤,以最低4角钱一斤的价格出售,一亩地能给农户带来元以上的收益。贫困户赵怀琴家套种了3亩南瓜,她笑嘻嘻地说,南瓜比种玉米收益高,再坚持几年,皂角树丰产后,她家一亩土地的收益保守估计也将超过万元。

  为了缩短皂角树的丰产时间,织金县技术攻关团队也在加紧研发。龙场镇现在部分皂角树就嫁接了“玉林”一号,今年已经有皂荚成熟了。“如果嫁接效果能达到预期,将在5年左右达到丰产期。”郭娅这样说。

  河谷种樱桃,山顶种柑橘,南部森林培育竹荪,东部坝区建蔬菜大棚……以皂角种植为主导产业,织金县脱贫攻坚期间划分的“四大战区”也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农业,进一步带动农户脱贫增收。

  在南部战区熊家场镇,因森林覆盖率高,全镇18个村有16个种植了竹荪。魔石村、陶家洞村竹荪种植面积达到多亩。

  晚上7点,竹荪基地搭起的帐篷灯火通明,10多位村民还在加班对白天采摘的竹荪进行清洗加工、脱水保存。“干得好的村民一天要挣多元。”基地老板说,现在正是丰产期,竹荪鲜货不能过夜,只能加班加点干。“确实很辛苦,我要给村民发加班工资,还要好酒好菜招待他们。”

  在东部战区马场镇,恒大援建的马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由栋现代化种植大棚组成,坐落在群山之间显得气势磅礴。

  产业园平均每天能提供个岗位,6月,村民宋俊飞和其他几位村民正在育苗大棚里采摘春菜苗,以记件形式核算工资。“只要肯干,一天挣元到元没问题。”贫困户宋俊飞说,她们将春菜移栽成熟后,在产业园真空预冷机内进行保存,等到春节时上市还是鲜货,还能卖到好价钱,村民也能有更多的分红。

  有产业、有方向、有智慧、有斗志……

  在织金县,无论走到脱贫攻坚任何一个战区,都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景象。在今年的《织金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中这样写到:“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全县剩余户人将于年上半年全部脱贫。”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李强文张晨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ys/6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