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夏季,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就会高发,而每年的4~10医院肠道门诊开放的时间,就是为了开设专门的门诊用来救治腹泻患者。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在生理和病理上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尤其慎重。
小儿腹泻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那么小儿腹泻都有什么病因?应该做什么检查呢?
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小儿腹泻?
1、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2)肠道外感染:有时有些肠道外的疾病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及一些急性传染病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3)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一些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称之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通常发生在抗生素治疗2~6周时。
2、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①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
常见原因: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
②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等过敏而引起腹泻。
③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2)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小儿腹泻可以做哪些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①正常婴儿粪便中可见少量脂肪球,大量脂肪球是消化不良的证据。
②非感染性腹泻仅见少量脂肪球,肠道炎症引起的多为黏液及脓血便。
③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肠炎白细胞(WBC)增多,可有少数红细胞(RBC)。
④细菌性痢疾为黏液脓血便,镜检大量WBC和中等量RBC及数量不等的巨噬细胞。
⑤过敏性结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⑥消化不良患者可检出脂肪球、淀粉颗粒、植物细胞、植物纤维等。真菌性肠炎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
⑦粪便隐血实验(OB)阳性需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⑧寄生虫感染可查见原虫或虫卵。
2、粪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次培养。
有条件可以进行以下检查(3.4.5):
3、粪便乳胶凝集试验;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粪便还原糖检查。
6、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多,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50%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7、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
8、血生化检查
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
严重腹泻可引起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为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尤其易发生在输液和酸中毒纠正后。
血Mg2+0.6mmol/l应考虑低镁血症的可能,血P3-0.5mmol/l考虑低磷血症。临床上常根据血清Na+的情况判断脱水程度及性质,指导临床补液。
这对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有条件可以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以下其他辅助检查:
1、食物过敏方面的检査:如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等。
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功能试验。
3、消化道造影或CT等影像学检查。
4、结肠镜。
小儿腹泻的诊断要点
可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可以做出临床诊断。必须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和性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注意寻找病因,从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
可先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
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除感染因素外应注意下列情况。
①“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②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A、原发性吸收不良:多由于小肠双糖酶缺乏引起。由于缺乏乳糖酶使乳糖不能分解,导致肠腔内呈高渗状态,肠腔内水分增加出现腹泻。食入不含乳糖的食物,症状则明显改善。乳糖耐量试验可协助确诊。另外,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蛋白质、脂肪吸收不良,均可导致腹泻。
B、继发性吸收不良:如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重度贫血、免疫功能障碍、药物反应)、胃肠部分切除、寄生虫感染及食物过敏(牛奶蛋白、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均可导致继发性吸收不良,出现腹泻。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食物过敏性腹泻等,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粪便酸度、还原糖试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检查方法加以鉴别。
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
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必要时应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
作者:长春市朝阳区红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莹
编辑:寸心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