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后的护理
①、鼻翼处导管固定方法
a导管的前端没有到达梗阻部位-1法:将导管留置后,在鼻腔外预留10~20cm的松缓弯曲长度,将导管固定在脸颊部,导管由于肠蠕动向深处前行,当面颊部松缓弯曲消失时,再次做10~20cm的松缓弯曲,将导管重新固定,按照导管松缓弯曲消失的量保持导管前行。如果导管从鼻孔中脱出使松缓长度增大,考虑可能是患者的身体活动造成的或脱出,要缩短松缓长度重新固定。
b导管前端没有到达目的部位-2法:针对用1方法但导管容易滑落
脱出的病人,或由于肠逆蠕动等导管自然滑脱的情况,按照2方法进行固定:事先在胃中保留20~30cm的松缓余量。每经过几小时将导管向鼻内插入20~30cm。这种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通过腹部透视照片,观察胃内导管的松缓程度。
a的方法与b的方法相比,前者可间接地确认导管的前进程度。但是经常有导管一定程度的滑出现象,可先不留余量固定导管,待观察到导管由于前行开始压迫鼻翼时,再切换到1的方法。
c导管前端到达目的部时-3法:收缩前端水囊,不松缓导管的情况下,与胃管相同固定在鼻附近。此时导管因为比胃管较硬,不要采用吊住鼻翼的方法固定,这样固定可能会造成压迫坏死而形成鼻翼褥疮;正确的方法是在鼻翼外侧稍向下的地方固定导管,使导管不压迫鼻翼。进行下一步吸引时,可考虑肠管的粗细充起气囊继续进行
注意:不收缩水囊会导致小肠机能化短缩,进而发生肠重叠。
②、肠梗阻导管的观察与护理
2.1置管治疗的观察护理项目
导管通过幽门后,通常到达肠梗阻部位需要1~2天的时间
①要多次观察由鼻腔到导管固定处的导管长度,保持一定余量。
②置管后患者腹痛、腹胀的缓解情况;
③腹围缩小的程度:每天测量腹围(平脐水平腹部的周径),以置管前为%,置管后腹围与之对比;
④观察记录减压导管的液体出入量及判断导管有无堵塞。注意:引流量=引出量-冲洗量。
⑤临床医生注意必要时观察腹部平片的X线变化。
2.2关于置管后饮食
在肠梗阻期间首先要禁食。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般情况下:置管后24h-48h左右,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自72h起可试验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同时口服肠道抗生素。置管5-6d后基本可以停止静脉输液,恢复全肠内营养。
2.3关于置管后导管的冲洗
导管的内腔可能由于肠管内容物或造影剂形成堵塞。留置过程中请注意确认内腔的状态,如果发生堵塞,用微温盐水洗净内腔。排液流出不好时,可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或普通水冲洗,以确认导管是否被堵塞。
医院护理文献报道:经引流管接口注入中药或营养液前后分别用50ml温开水冲洗,以保持导管的通畅,注入完毕后关闭负压引流,1h~2h后开通。负压吸引间歇期间每4-6小时可以给予液体石蜡、橄榄油、香油等其他润滑肠道,有助肠管通畅的药物。
2.4负压吸引方法
与胃管吸引方法基本相同。导管由于肠蠕动运动被带往梗阻部位期间,可使用吸引器或手动进行间歇吸引或者持续低压吸引。低压持续吸引时适当的吸引压力为:-Pa~-Pa(-10~-25cmH2O),注意:医院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压力多为Pa,完全满足压力要求。
减压时间应根据梗阻程度而定。国内大多提倡3日至1周为留置的界限期间,尤其对全身状态不良,有高度压痛、腹痛症状,有怀疑为腹膜炎的情况病人。
2.5导管堵塞的判断
①排液流出不好时,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或普通水以确认导管是否被堵塞。要注意过度的负压吸引容易造成肠黏膜被吸引到导管侧孔上,产生肠套叠、出血的可能。
②对导管进行挤压也是良好的方法,即使前端侧孔有堵塞,在不严重的情况下也会被解除。
③采用从后向前缠绕挤压导管方式也较方便。
2.6拔管条件及方法
对于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病例采用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后多数3d内即可起效,梗阻症状得到缓解或解除。肠梗阻症状改善后,对腹部的透视照片气体图像消失后也不要立即拔管。导管夹闭,透视症状没有恶化的情况下,开始试验饮水,再次通过透视观察如果症状没有恶化,即可以拔管。一般在吸引量小于24小时至毫升以下时可以考虑拔管。
2.7置管后中转手术指征
如果导管无法前行,肠管的扩张没有得到改善,肠梗阻导管插入后4~5天排液量大于ml。需通过CT再次确认,绞窄呈像或腹水量增加或肠壁肥厚呈像恶化时,应不失时机地采取紧急手术。经过一周没有得到改善时要考虑进行手术。如果有改善倾向时,可再观察留置导管一周,可避免手术。
2.8其他使用注意事项
①注意:导管是凭借蠕动运动运送到梗阻部位,肠管不蠕动引流效果不佳。促进肠管蠕动运动的方法可有:腹部热敷法、灌肠直肠导管排气、适当使用肠蠕动动力药物、中药大承气汤、高压氧气疗法(2.5~3.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气环境下60~90分钟,可压缩肠管内气体,改善循环动态,引起脱氮作用使肠梗阻得以改善)。
②注意:术后早期的肠梗阻与一般的粘连性肠梗阻相比适合长时间的(3周~4周)肠梗阻导管进行的吸引减压疗法。
③注意:定期交换气囊内的蒸馏水(一周一次左右)定量交换气囊内的灭菌蒸馏水。
④注意:根据每日出入水量补足液体,维护水电解质平衡。
⑤注意:减压疗法时如果人为堵塞补气口,会无法进行减压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