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可最近王女士5岁的儿子查出胃病的事实却让王女士一家大吃一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也会患胃病呢?
小儿胃病成常见病
近半年以来,王女士5岁的儿子经常嚷着肚子痛,本以为是小儿生长性疼痛,王女士并没有太在意。可最近孩子疼痛频繁,才引起了家人的重视,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却建议王女士给孩子查个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结果吓王女士一跳,孩子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腹痛是因为胃病引起的。这个结果让王女士非常意外,胃病难道不是成人的“特权”吗?为什么幼儿也会患胃病呢?
“近年胃病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小儿胃病患病率有所上升。”医院脾胃病科医生曾仲德介绍,除了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已经成为儿童的常见病,家长对此应高度重视。
孩子胃痛常被误当“肚子痛”
“临床上,小儿胃病常被忽视。”曾仲德说,除了一般胃病患者都会有的反酸、嗳气等症状之外,不同年龄的患儿,胃痛的感觉和表现也很不一样。
学龄期(7~14岁)的孩子如果患胃病,有时候会感到不规律的腹痛,持续时间不一,而且有的溃疡还不一定伴有腹痛感,这让早期发现确诊更加困难。患儿还可能觉得胸骨下方不舒服,部分紧张的家长甚至会担心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学龄前(3~6岁)儿童对腹痛已经有了模糊认识,但是仍不能准确区分疼痛位置。“来就诊的学龄前儿童,超过80%都说自己是肚子痛,可是一检查,压痛点明显在上腹部。”所以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的“误导”下怀疑是肠蛔虫在作怪,使得真正的病因迟迟未被发现。
至于婴幼儿(满月~3岁),他们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感觉,一旦感到腹痛,往往会啼哭不止、食欲不好、厌食、呕吐、消化道出血等,还会有黑便、血便等症状。曾仲德指出,正因为婴幼儿不能自述病史,家长如果再粗心大意,或者对上述症状自行曲解和处置,医院的这个年龄段的患儿,往往病情相对严重。
小儿胃病原因多
一是饮食不当。现在食物种类丰富,幼儿消化功能还不完善,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都会影响孩子的肠胃功能。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买零食、饮料,孩子饭前吃零食、喝饮料不好好吃饭,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胃炎的发生。有的孩子喜欢边玩边吃,玩时大量血液供应脑部,供应胃肠的血液量减少,影响消化吸收,长此以往也易出现慢性胃病。
二是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关。这种病菌的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胃病,后通过餐具、喂食等方式,将病菌传播给孩子,病菌刺激胃黏膜诱发胃病。
此外,胃病与个人精神、情绪有关,学业压力大、焦虑、烦躁时也容易引发胃病。
预防小儿胃病从小事做起
预防小儿胃病,家长要把好关,首先保证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多吃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少吃冰凉、辛辣、油炸食品。要做到睡眠规律,生活愉快,少给孩子压力。
如果家人患有胃病,应及早查明病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患者最好与孩子分食,更不可口对口喂哺小孩,以免“亲密接触”将病菌传染给孩子。
学龄前儿童如有下列临床症状需要作胃镜检查:
1.与饮食有关的反复呕吐、嗳气、反酸、腹胀;
2.反复腹痛,定位不确切,可局限于心窝部,也可见于肚脐眼周围,呈间隙性,腹痛无规律,可发生于夜间和清晨,但无肠道寄生虫感染史;
3.原因不明的呕血或拉黑便,大便隐血检查多次呈现阳性结果;
4.具有胃病家族史,孩子病程在3个月以上,伴有面黄、消瘦、贫血和上腹痛等症状。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合作内容请致电:-
周刊记者:王文娟
责任编辑:刘传
审核:刘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