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什么?还要继续拉?
在群里,经常有妈妈非常焦急的问。宝宝拉肚子了!怎么办啊?
这个时候,老师都会反问:“吃什么了?大便臭不臭?什么样的大便?”
问的目的,其实是分辨,到底让宝宝接着拉?还是可以止泻。
什么?还要接着拉?拉出事儿了怎么办?!
举个例子:
宝宝如果是吃坏了东西,在肠胃里变质造成的腹泻,不全部拉干净,再吃进去的食物也会跟着一起变质,不但不会好,反而延长病程~
那么如何分辨腹泻的种类?
如何对症推拿或者养护呢?
这一篇文章,全给大家说清楚!
着凉腹泻——温中止泻
夏天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着凉腹泻了~怎么区分呢?说人话就是大便不臭,并且宝宝有着凉感冒的其他迹象。这个时候,就可以直接给宝宝止泻了!
1.清小肠
位置:宝宝小指尺侧,指根到指尖,向外推。
作用:止泻,将大肠中的水分通过小肠排出去,大肠的水分少了,自然就能让大便不那么稀了!
时间:3分钟
2.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侧,当第3、第4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按揉。
作用:温中散寒,治疗着凉肚子疼腹泻特别好~
时间:3分钟
只要宝宝的拉屎顺畅,要啥诗和远方!
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不发愁吃什么,反而开始因为宝宝的大便开始着急。的确,大便是否顺畅,色泽质地是否正常,直接反映着宝宝身体的健康。
下面这个视频,是宝宝便秘的通用手法哦!只要宝宝便秘,就可以使用~坚持做三天,就可以看到效果哦!
“手”护宝宝低药生活系列视频之#便秘#
关于宝宝便秘,你必须知道的事儿。
1
宝宝便秘的危害与误区
2
宝宝便秘的分型与附加手法
3
宝宝便秘的家庭养护
宝宝便秘的危害
反复感冒,咳嗽
在中医中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之燥热,会上移至肺部。造成孩子反复外感,肺热咳嗽。
不长高不长胖
大肠,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糟粕内停在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造成脾胃不和,吸收不良,宝宝面黄肌瘦,不长个儿也不长肉。
体质的改变
肾主五液而司二便,大便不通,也意味着肾水不足。宝宝会阴虚火旺,爱上火脾气大,晚上睡不好,地图舌。
宝宝便秘的误区
益生菌
宝宝肠胃不适,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是没问题的。但是长期依赖,让本来应该自然运作的功能变得懒惰。就不好了。
而且,市面上那些益生菌,糖分添加剂远远大于菌群本身。还是少喝为好。
香蕉,火龙果,西梅......
宝宝便秘了,一定会有人建议你吃点儿香蕉,火龙果,西梅助排便~如果宝宝是实热型便秘,适当吃点儿没问题。
但是如果宝宝是虚秘,吃了不但不会大便,反而会适得其反,让身体更加虚寒。
实热型便秘
古书云:
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景岳全书·秘结》
大白话:
实热型便秘的宝宝,就是向来身体就爱上火,阳气足。口儿重,爱吃肉。大便干燥,难以排出。
实热型便秘的表征:
尿黄、面色红、口干口臭、唇红、烦躁哭闹、舌苔黄厚...
附加手法——滋阴清热
因为体内有热则津液不足,大便下不来,所以我们要加一组滋阴清热的手法。
1.取天河水
位置:小臂正中一条直线,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向下推。
(固,把天上的水取下来。)
作用:滋阴清热
时间:3分钟
2.搓涌泉穴
位置:宝宝脚心人字弧线中心,上下搓一搓。晚上泡脚后搓一搓,效果非常好哦~
作用:滋阴清热,引热下行
时间:3分钟
气虚型便秘
啥是气虚?
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
所以气虚的宝宝,一般脾胃运化功能肯定也不好。
气虚型便秘的症状
常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宝宝经常面色发白、怕冷、容易生病、总是要抱抱。
附加手法——健脾补阳
1.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宝宝的手自己去量,的第四根手指处。按揉。
作用:保健要穴,刺激孩子的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
时间:3分钟
2.向上捏脊
位置:尾骨到大椎,由下至上捏。大拇指向前推,食指中指向前撵。
作用:脊柱旁开有17对穴位,经常刺激对宝宝的身体非常好。
操作次数:3-5
虚实交杂型便秘
有的家长总会问,我家宝宝,大便前干后稀。或者总是一个月有几点,大便不畅。这种就属于虚实交杂型的便秘了。
要多注意日常的饮食养护!
帮助宝宝通便的小妙招:
中医很神奇,可以把各种食材化为救急神药这个方法比开塞露要健康多了!大家学起来~
方名:蜜煎导法(攻里之剂)
方义:(1)蜜能润肠,热能行气,皂能通窍也。
使用方法:抬高屁屁,慢慢放入屁屁。
最好可以保持这个姿势一会。
等蜂蜜融化后可以随势进入得较深,更能充分发挥其对整个肠道的滋润作用。
放入后再保持姿势一会。等待便意。
不仅孩子,对于老人也同样适用。
家庭养护注意事项
首先帮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多以五谷为主,大米小米粥,其实是最好的肠道润滑剂。
可以在晚上多吃流食。
少吃肉蛋奶。
宝宝发烧,是每一个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半夜,宝宝烧的温度会特别高,妈妈也会十分的焦虑不安。
视频中的退热手法,在宝宝发烧,紧急退热时,非常好用。
妈妈们好好学习一下,再也不用担心宝宝半夜发烧咯!
“手”护宝宝低药生活系列视频之#发烧#
宝宝发烧的常见分型及附加手法
1
风寒发烧的附加手法
2
惊吓发烧的附加手法
3
积食发烧的附加手法
风寒发烧
风寒发烧的症状
恶寒发热流清涕喷嚏喉痒痰清晰舌苔薄白头痛鼻塞
附加手法
除了做视频中的退热手法之外,还可以加上解表散寒的头面手法、及温中的的穴位。
头面手法链接——
1.按揉一窝风
位置: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凹陷中。作用:祛风散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着凉感冒,着凉肚子疼的神穴!)
时间:3分钟
2.推三关
位置:宝宝大拇指一侧的小臂,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向上推)作用:扶正气,散寒。
时间:3分钟
惊吓发烧
惊吓发烧的症状
面色发青枕后热耳郭冷惊悸哭闹不安睡眠易惊醒睡中手中掣动
附加手法
除了要多安抚多抱抱给足安全感之外,还要加上一组清热镇惊安神的手法。
1.揉小天心
位置:宝宝掌面,大小鱼际的交点,按揉。
作用:清心安神,除烦躁。
时间:3分钟
2.揉二马穴
位置: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关节后陷中作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
时间:3分钟
3.清天河水
位置:小臂正中一条直线,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向上推。
作用:清热除烦
时间:3分钟
积食发烧!!!
积食发烧
积食发烧是现在宝宝最常见的发烧原因了!尤其是逢年过节,聚餐之后。
积食发烧症状
高热呕吐酸腐口渴引饮腹胀舌苔黄腻有口气胃口不好睡觉翻滚
附加手法
宝宝积食了,我们要加几个消食导滞,助运化的附加手法。
1.清脾胃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作用:导积滞,清宿食
时间:5分钟
2.掐四缝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