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袋鼠麻麻刷到一条新闻,真是被惊到了:
3月13日,医院小儿外科接诊一9岁多男孩,因进食异物,反复腹痛3天,腹部CT提示胃、十二指肠内有多种异物。
经过4个多小时手术,医生从男孩腹部取出牙签约30余根、棉签24根、铅笔5根、金属线5根、数根包装带、无数根各式线团等等。
当手术结束后,连外科医生和护士都为之震惊,这是他们从业以来首次遇见如此严重的消化道异物。
此前,也有新闻报道过吞食异物的病例,比如吃头发、吃土块等。
有的人可能会问:怎么会有人喜欢吃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呢?如何咽的下去呢?
其实,这在医学上是一种罕见病,被称为——异食癖。煤渣、土块、纸张、头发、线绳等等,可能都是他们“爱吃”的东西。
造成儿童“异食癖”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孩子生长期有偏食习惯,体内缺乏锌、铁等微量元素;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焦虑、紧张、恐惧等等。
面对孩子的怪毛病,家长的态度很重要,过分指责只会让孩子的怪异行为固化,而不会得到改善。
孩子的怪行为,是一种信号,可能提示我们孩子的身体或者心理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为了避免恶化,父母应及时反思、观察,并耐心引导。
具体可以这样做:
1.用心陪伴,细心观察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亲子互动时间本来就很少,下班后有些父母也没能利用好共处时间,真正用心陪伴孩子,而是与手机、电视等“亲密相处”。
希望父母珍惜与孩子的共处时光,用心陪伴孩子,比如一起玩些小游戏、陪宝宝读绘本、周末一家人去游乐园等(当然现在特殊时期,老实在家待着就好),这样可以满足儿童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
若是家长和宝宝分居在两地,爸爸妈妈就要定时给宝宝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让孩子多听听你的声音,或者是通过屏幕看看你。
如果发现小朋友有吃异物的表现,比如用舌头舔地板、墙壁,悄悄吞食纸张、头发等,一定要多多留意。
异常行为发现多次,医院检查诊断。对于情况严重的,很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
2.正确引导,营养均衡
发现孩子吞食异物,不要大声呵斥严厉批评,而是要耐心告诉孩子吃异物的危害性;对于低龄宝宝,就要时时尽到监督职责,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出于好奇,拿到什么都会往嘴里送,如果发生异物卡喉是很危险的。
之前我们也介绍,异食癖可能与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有关,所以在生活中,宝宝的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家庭气氛紧张,夫妻关系不和谐,大人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孩子。
不要觉得孩子不懂事,其实他们最会“察言观色”,假如家里气氛降到“冰点”,或者父母经常争吵,孩子就会不知所措,内心充满无尽的恐惧和悲伤,长期如此,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医生表示,重大的心理伤害或者是压力所带来的精神异常,也有可能导致异食癖。
袋鼠麻麻有话说:
在物质生活充盈的时代,我们不仅要保障、提高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加强对于儿童心理变化、异常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