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条件如下:5%(金融资产);20%(权益法);60%(成本法)
(1)5%(金融资产)→20%(权益法)
(2)5%(金融资产)→60%(成本法)
(3)20%(权益法)→60%(成本法)
(4)20%(权益法)→5%(金融资产)
(5)60%(成本法)→20%(权益法)
(6)60%(成本法)→5%(金融资产)
(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原投资转换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银行存款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投资收益)
5%(金融资产)→20%(权益法)A公司资料如下:
(1)年2月,A公司以万元现金自非关联方处取得B公司5%的股权。A公司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其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万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其他综合收益
(2)年1月2日,A公司又以万元的现金自另一非关联方处取得B公司15%的股权,相关
手续于当日完成。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0万元,至此持股比例达到20%。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该项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当日,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仍然是万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5%股权的公允价值为+取得新增投资而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其他综合收益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
②A公司对B公司新持股比例为20%,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万元(10万元×20%)。由于初始投资成本(万元)小于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万元),因此,A公司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二)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核算转成本法核算(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
1.例如:5%(金融资产)→60%(成本法)
①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银行存款等投资收益
②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上述(1)(2)或合并编制
5%(金融资产)→60%(成本法),A公司年、年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年1月1日,A公司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入某上市公司B公司的股票万股,并由此持有B公司5%的股权。A公司与B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A公司将对B公司的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为每股7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5)贷:银行存款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2)
(2)年1月1日,A公司以银行存款17万元为对价,向B公司大股东收购B公司55%的股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A公司取得B公司控制权之日为年1月1日,当日,原5%股权的公允价值仍然为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买日对子公司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前原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追加投资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17万元=1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8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银行存款17
②购买日前原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为万元,购买日该其他综合收益转入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有财税问题,就问解税宝。有财税难题,就找解税宝!
解税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