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素有:“十人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可见痔疮发病率之高。正因为痔疮的常见,所以很多人对痔疮产生了误区。认为肛门有息肉就是得了痔疮,其实不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
一
症状区别:
痔疮主要是便血及肛门坠胀疼痛瘙痒,初始为手纸染血,偶见滴血和射血,晚期则便后痔核脱出,局部有异物感,兼见大便秘结,或排便不爽等症。而直肠息肉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另外还有脱垂或者是腹痛、腹泻等肠道的疾病症状发生。二
病理区别:
痔疮是肛门隆起的静脉团,颜色呈现灰白,灰黑色,颜色较暗。肛门息肉多为肛管直肠内部,从内长至肛门外。颜色偏红。那肛门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呢?1、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或者是细胞的产生增加,或者是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
3、炎性刺激: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
4、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表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腺瘤状息肉的形成可能存在两个相关基因,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主要与家族息肉病,而隐性基因主要与孤立腺瘤性息肉有联系。
如家族性息肉病,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史,系基因突变所致。
突变的基因可由父母传给子女,子女在接受突变基因方面具有相等的机会,即只要父母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则其子女中就有一半会发生家族性息肉病。
虽然肛门息肉不等于痔疮,但痔疮却是许多肛肠疾病的源头,因此对痔疮的预防也是刻不容缓的:
1、饮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香蕉、蜂蜜、芦荟都是帮助排便的“利器”。多食富含高纤维的蔬菜,如韭菜,芹菜,地瓜等。多食新鲜水果。
2、排便:排便时不要看报纸、听广播,排便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不用力排便。
3、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与提肛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排便困难和不适感。
4、保持肛周卫生:排便后应用温盐水坐浴10分钟。坐浴的同时可用干净手指予肛内缓慢、轻柔地按摩。
5、不可久坐:坐45分钟起来活动5分钟,可以有效地减轻痔疮症状。也不要久站,久站负重也会引起静脉充血。温馨提示
不再便血了,是不是就没事啦?
据肛肠专家提醒,不再便血了也是直肠癌的一种警号!!!
★导致直肠癌变化过程:早期痔疮(有便血),
★长期不治疗转变为二、三、四期(不便血),
★出现肛瘘脱肛长期不治疗最终导致早期直肠癌(不便血),
★最后出现晚期直肠癌(有便血).
请在相应的()里打“√”,如有以下3种症医院检查治疗!
()不疼痛出血,排出黑色的血便及粘液与血液之粪便者
()食欲差、反胃、排气增多、异味
()大便出血从不检查者
()排便困难或不畅,不明原因便秘
()肛门口间接性流血流浓
()经常有腹部隐痛或胀痛及胀气
()大便干,疼痛伴出血
()大便现状变小,排便次数增多
()底裤沾有粪便、粘液
()近期消瘦、乏力、贫血、头晕
()腹泻、里急、后重
()20—65岁大便后不疼痛出血等
()便后擦不干净
()肛门脱出肿物
()肛门发热感
()便后站起头晕
()肛门口有异物
()肛门潮湿、瘙痒
()大便解不净感
()肛门下坠感
建医院正规治疗,以防误诊误治,造成大出血、伤口不愈合等,有时耽误诊断更严重的疾病,如把大肠癌当成痔病诊治。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严重后果。
同时希望大家做到合理膳食起居,锻炼身体,使大便保持通畅,保持肛周清洁,避免痔病的发生。
小互动
您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欢迎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