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医生,我的肚子经常疼痛,在下腹部,大概都有1年多了,还经常拉肚子,拉完后觉得肚子会舒服些,我这是得了什么病啊?
医生:大便里有看见血吗?一天拉几次大便呢?
患者:没有血,有时会有黏液在附着在上面,一天有时3次,有时10多次,经常感觉排不干净,有段时间还会便秘,当我工作压力大时,就特别明显,还经常失眠。
医生:有没有做过胃肠镜?
患者:昨天刚做过,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毛病。
医生:你可能得的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呀?
医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在欧美国家成人患病率为10%-20%,我国为10%左右,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2。
临床上,根据排便的特点和粪便的性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西方国家便秘行多见,我国则以腹泻型为主。
患者:我怎么会得这种病呢,我们家的人都没有,会不会和我的工作有关系,我经常上夜班。
医生:目前这个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和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1.胃肠动力学异常:结肠电生理研究显示,IBS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钟的慢波频率明显增加。腹泻型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
2.内脏感觉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3.肠道感染治愈后: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
4.胃肠道激素:研究还发现某些胃肠道肽类激素如缩胆囊素等可能与IBS症状有关
5精神心理障碍: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对应激反应更敏感和强烈。
患者:这个病都有哪些表现啊,我符合几条啊?
医生:IBS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
精神、饮食等因素常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适,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有睡眠中痛醒者。
腹泻型IBS常排便较急,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余次,可带有粘液,但无脓血。
便秘型IBS常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常伴腹胀、排便不尽感,部分患者可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和失眠、焦虑、抑郁、头痛、头昏等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一般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患者:有了这些症状就能诊断了吗?
医生:IBS诊断,通常采用罗马III诊断标准:
1.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和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
①症状在排便后改善
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
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④黏液便
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患者:医生,那我现在要怎么治疗?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医生:IBS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策略主要是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患者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燕麦、糙米、大豆等)有助于改善便秘。
对伴有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
除了药物对症治疗:解痉、止泻、泻药、抗抑郁药、肠道微生态制剂以外,心理和行为疗法也很重要,对于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予以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患者:那我这个病还能治好吗?容易复发吗?
医生:IBS呈良性过程,症状可反复或间歇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全身情况。
腹痛鉴别诊断很多,建议患者出现腹痛,医院就医。
科室简介
广医院肛肠科
医院重点专科。病区设在住院大楼7楼,门诊位于门诊楼三楼B区,病房设有中医专科换药室及专科实验室,门诊设立有痔瘘、便秘、慢性肠炎、结直肠肿瘤等专科专病门诊;同时设立有健康教育中心、中医治疗室、信息室。科室已于医院建立协作科室,医院肛肠科范小华教授、罗湛滨教授及张思奋教授等专家每月定期来科室坐诊;逐步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重点专科。
-END-
往期回顾:
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有种幸福叫:另一半是学中医的
长期步行的人,最终会这样!惊醒了无数人!
耗尽你阳气的,正是这些日常行为,一定要戒掉!
医院里暴露的人性,刷爆了朋友圈
别再熬夜了,身体真的不会跟你开玩笑
颈椎病动颈?那是最笨的办法,用两招搞定
版权声明:本文为养生深圳原创,版权归养生深圳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长按解锁获取更多健康养生知识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