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怎么办爸妈们看过来

导读

这是以前发的一篇文章,结合最新的循证证据,略有改动,重新发出来供宝爸宝妈们学习。

一.什么是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由多种病因所致。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夏末转入初秋,或添加碳水化合物(米粉、稀粥)的初期,其中急性腹泻多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50%为1岁左右的幼儿。

二.婴幼儿腹泻原因有哪些?

(1)非感染性腹泻:饮食不当,气候变化(受冷受寒)、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肠道外感染等。有时可因母亲的饮食不当而导致。

(2)感染性腹泻:肠道内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为常见病原,大多数经过积极的诊疗都能很快恢复。也有一些可能因治疗不彻底或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而导致病情延长。

三.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如何鉴别?

1.看大便外观和婴儿症状:

(1)非感染性腹泻者一日大便数次至十余次,为黄色或黄绿色“蛋花样”或稀糊便,有奶腥臭或酸臭,混有少量黏液,一般不伴脓或血丝。排便时幼儿啼哭、烦躁不安、腹部疼痛有时溢乳或呕吐,但呕吐轻,饮食多正常,无明显脱水或酸中毒。

(2)感染性腹泻者腹泻一日10次至数十次,为水样便,量多,有酸腥或腐臭味,偶有脓及血丝。呕吐较重,易发生脱水、患儿往往伴有食欲减退,多有发热、精神萎靡、嗜睡、烦躁症状,甚至有昏迷、惊厥等症状。

2.粪便实验室检查:

非感染性腹泻者有大便中有脂肪滴或少量黏液;细菌性肠炎者有黏液、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真菌性肠炎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大便可以有白细胞明显增多,甚至有红细胞,容易误诊为是细菌感染;病毒性肠炎水泻大便不成形,并无白细胞及红细胞等。极少数轮状病毒性腹泻有一过性大便白细胞增多,但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15个,且轮状病毒感染则较少引起病程迁延。一些少见的寄生虫感染也可以表现为水样便,如孢子虫、人芽囊虫等。

四.如何治疗婴幼儿腹泻?

1.调整饮食轻症患儿可以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密切观察症状是否好转;重症患儿应禁食4~6小时,并静脉补液。

2.积极预防脱水从腹泻起病时开始,应让患儿每日少量多次饮水或稀粥等,或增加哺乳次数,抑或喂养稀释奶及口服补液盐(ORS)。静脉补液法适用于中度、重度脱水儿童。静脉注射5%~10%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液。

3.止泻非感染性腹泻可用鞣酸蛋白酵母散或鞣酸蛋白片,空腹服用。细菌感染性腹泻不推荐应用上述药物。消旋卡多曲对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也不错。对腹痛较重者,或反复呕吐腹泻者,腹痛剧烈时可口服山莨菪碱片或颠茄片。

4.口服微生态制剂可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如丽珠肠乐、培菲康)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

5.保护胃肠黏膜如口服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可增强黏液屏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维护消化道正常功能。

6.控制感染针对病因选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轻度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口服盐酸小檗碱片(盐酸黄连素片)。中重度细菌感染性腹泻可选用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等抗菌药物。

五.腹泻的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腹泻分为食滞胃肠型、脾肾亏损型、胃肠湿热型腹泻,在临床表现和选药有所不同。

(1)食滞胃肠型患者腹部胀痛、大便臭似败卵,腹泻后可稍减轻,不思饮食、嗳气、呕吐酸水,可选用加味保和丸、克泻胶囊、胃立康片,资生丸等。

(2)脾肾亏损型型症见大便稀薄,夹带有不消化的食物,稍吃油腻食物就使大便次数增加多,疲乏无力,可选服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固本益肠片。

(3)大肠湿热型多数患者在腹痛时就要泻,大便急迫、便色黄褐、味臭、肛门有烧灼感,同时伴随发热。可用葛根芩连片、香连片、温中止泻丸、萸连片。

此外,还可配合推拿、捏脊、针灸、穴位注射等。

有几个问题有必要再和各位宝爸宝妈们交待一下

1腹泻是否需要禁食

传统观念中急性腹泻时建议禁食,新的观念则鼓励继续喂养,除非患儿呕吐剧烈或进食后腹胀、腹泻明显,可暂时给予禁食4~6小时。应继续少量多次给予患儿营养丰富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急性腹泻患儿多数以前吃过的东西均可吃(避免油腻、脂肪类食物),没有吃过的辅食要等腹泻痊愈后再添加。

迁延与慢性腹泻患儿由于肠黏膜病变导致微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受损、双糖酶缺乏,对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易造成对双糖(尤其是乳糖)不耐受,饮食中应去除双糖,选择不含乳糖奶粉或去乳糖豆奶粉(俗称腹泻奶粉)。

2

过敏也会导致腹泻

患儿对食物过敏导致的腹泻叫作过敏性腹泻,主要见于4个月左右的婴幼儿。患儿大便呈稀糊样便、稀水样便,间断有黏液,黏液血丝,甚至便血。患儿多伴发湿疹、过敏性皮疹。血常规检查可能见嗜酸粒细胞增高,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任何食物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然而在婴幼儿中,牛奶蛋白、鸡蛋蛋白和大豆蛋白是最常见的蛋白抗原。也可来源于母乳,主要由母亲经饮食摄入。

3

抗菌药物的使用

许多爱学习的家长可能已经知道了,不是一腹泻就需要抗菌药物。只有感染性腹泻才需要用到抗菌药物。需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足量、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有的患儿可能用了半个月抗菌药,出现腹泻加重的情况,就是因为抗菌药物加巨了菌群失调。

4

药物的正确使用

1.鞣酸蛋白酵母散或鞣酸蛋白片等制剂不能用于细菌感染性腹泻,会导致有害毒物不能排出,加重病情。

2.消旋卡多曲不适用于不能摄入果糖,对葡萄糖或半乳糖吸收不良,缺少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患者。

3.口服微生态制剂因为多为活菌制剂,拿水送服时,水温应不高于40摄氏度,否则会杀死药物中活菌,导致药物失效或疗效下降。

4.口服微生态制剂、鞣酸制剂、抗生素同时服用时会相互影响,三者之间应分隔开至少1个小时,否则会影响药物疗效。

5.抗菌药选用时要慎重,注意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制剂(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因为可能造成婴幼儿软骨不可逆损害。

最后,预防婴幼儿腹泻,给宝爸宝妈们的两点建议:

★尽量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至4个月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营养丰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结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肠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并具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几乎为无菌食品,直接喂哺,卫生经济。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儿发生腹泻的比例较人工喂养儿低得多。乳母在饮食上切忌辛、辣、油、腻及生冷过量。还有就是尽量避免夏季给孩子断奶,天气火热容易影响孩子的胃肠功能,引起腹泻。

搞好饮食卫生

家长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孩子病从口入。研究表明,婴儿添加辅食后,腹泻的风险大大增加,而辅食受到微生物污染是导致婴幼儿腹的重要原因。一些简单的防范措施,如将食物充分煮熟、食物冷藏保存、不能冷藏时应在2h内吃完,可预防食物被污染并减少婴幼儿腹泻。洗手对减少食源性感染也非常重要。还有奶瓶比杯子等更容易受污染,应做好奶瓶的消毒,尽早尝试用杯子喝奶或水。

参考文献

张石革.药师咨询常见问题解答(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营养学会.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的科学依据.临床儿科杂志,,34(9):-

张艳玲.婴幼儿腹泻的鉴别诊断.北京医学,,39(7):-

百姓药事,







































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yw/3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