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湖传言,近段时间各位宝妈、宝爸们为了拉肚肚的宝宝忙的那是一个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今天波波医生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小儿腹泻的那些事。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2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
分类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1)轻型腹泻: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重型腹泻:除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伴有重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2、根据病程:
(1)急性腹泻:病程2周。
(2)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
(3)慢性腹泻:病程2月。
3、根据病因:
(1)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弧菌和志贺氏菌外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2)非感染性腹泻:
1、饮食护理不当:喂养不定时、不适当(以淀粉类食物为主,或饮食中脂肪过多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多见于人工喂养儿。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4、其他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由于口渴,吸乳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以脱水、酸中毒为主,有时有低钾、低钙症状)。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多种感染以及水电解质紊乱,心肝肾功能受损。
治疗
治疗原则:合理饮食,维持营养;预防脱水,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
1、饮食疗法
母乳喂养的孩子应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的孩子可喂等量米汤或其他代乳品(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或过敏性腹泻,则需改用无乳糖奶粉及深度水解或游离氨基酸奶粉喂养),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
2、液体疗法
(1)口服法: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
(2)静脉补液法:用于中、重度脱水。
3、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针对病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微生态疗法: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酪酸梭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
(3)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如蒙脱石散。
(4)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铁、维生素A、C和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肠黏膜的修复。
4、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治疗
(1)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顽固的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营养治疗:此类患儿多有营养障碍,继续喂养对促进疾病恢复、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是有益的。
三重点
一、给予足够的液体以防脱水。
二、给予足够的食物预防营养不良。
三、加强臀部皮肤清洁和护理。
饮食禁忌
1、不能吃生冷、刺激类食物
生冷、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
2、不能吃易腹胀食物
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
3、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故应少吃高糖食物。
4、不能吃高脂食物
腹泻时消化功能降低,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导致滑肠,易腹泻不止。
5、不能吃粗纤维较多的食物
含粗纤维素较多的食物能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
6、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垃圾食品
油炸、烧烤类食物会导致难以消化,造成腹泻。过度加工的垃圾食品包含有害成分,肠道会将这些有害物排除,这也是致泻因素之一。
预后
取决于病因、营养状况及治疗的迟早:
1、病毒性肠炎预后良好。
2、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真菌所致腹泻,预后较差。
3、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发生腹泻,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差,预后较差。
4、病情重、治疗较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继发感染者,预后不良。
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
2、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勿进食难消化食物。
3、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5、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6、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腹泻不可怕,及时治疗是关键!各位宝妈、宝爸们,您们期待波波医生聊聊哪些育儿经验呢?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告知哦!
图片来源:网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