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6种小儿腹泻的辨证与穴位推拿王道全

★为何夏季多发小儿腹泻?

★请参考上一篇文章:宝宝腹泻止不住,请慎用蒙脱石散!

★其主要原因受节气即夏季湿热之邪影响,孩子的脾胃功能比较弱。

腹泻的主要原因无外乎外邪与内伤:

比如:外感受凉,内伤乳食过多,脾胃运化不了,水谷变为糟粕下注大肠

而中医小儿推拿的治疗奥秘在于“通因通用”因势利导,效果非常好

西医的蒙脱石散却是“闭门留寇”越用越厉害

但中医讲解辨证论治,何时补何时泻,一定要主要火候,下面为大家选载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王道全教授的治疗腹泻的文章,仅供参考。

对于穴位不熟悉者可参考文章:小儿推拿常用的34个穴位解析(高清图)

六种小儿腹泻的辨证与配穴

01

寒湿泻

症状: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指纹色红等。

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02

湿热泻

症状:腹痛即泻,暴注下迫,粪色黄褐热臭,或见少许粘液,身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而痛,舌苔黄腻,指纹色紫等。

治法: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揉龟尾。

方义:清脾经、清胃经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推下七节骨以清利肠腑湿热积滞;清小肠、退六腑清热利尿除湿,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03

伤食泻

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味酸臭,或口臭纳呆、伴呕吐酸馊,苔厚或黄腻,指纹紫红而滞等。

治法:消食导滞,健脾和中。

处方: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补脾经、清大肠、揉天枢、摩腹、分腹阴阳、揉龟尾。

方义:揉板门、补脾经、揉中脘、顺运内八卦、摩腹消食行滞,健脾和胃;清大肠、揉天枢、分腹阴阳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04

脾虚泻

症状:大便溏薄,水谷不化,食后即泻,色淡不臭,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倦乏力,舌淡苔白,指纹沉色淡等。

治法: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方义: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益气;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05

脾肾阳虚泻

症状:久泄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指纹色淡等。

治法:健脾温肾,温阳止泻。

处方: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脐、推上七节骨、揉外劳宫、按揉百会。

方义:补脾经、推三关温阳散寒,健脾补气;补肾经、揉脐温养下元;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涩肠止泻;揉外劳宫、按揉百会温阳散寒,升阳举陷。

06

惊吓泻

症状:受惊后即泻,便色青,昼则惊惕,夜则紧偎母怀,山根青,头发竖立无光泽,或夜则惊啼,指纹色青等。

治法:平肝止惊、健脾止泻

处方:清肝经、捣揉小天心、开天门、掐揉五指节、猿猴摘果、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方义:清肝经、捣揉小天心、开天门、掐揉五指节、猿猴摘果以镇惊安神;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健脾止泻。

小儿腹泻的饮食护理:

1.患儿腹泻期间宜食易消化之食物

2.按时哺乳,每次吃一侧母乳

3.提倡母乳喂养

4.暂停辅食添加

5.若腹泻患儿出现脱水、酸中毒等症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之,合理喂养添加食物要循序渐进,不宜过多、过快、以免损伤脾胃,诱发腹泻。

注:医院大学王道全教授,转载请留姓名,谢谢。本文穴位处方仅供参考,尽量具备一定儿推基础方可操作,如推拿三天没有改善,请及时找专业大夫推拿。

欢迎加入论坛“妈妈微课堂”

请加长按







































白癜风照片
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yw/3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