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的根源在于腹部之积聚

导读:凡和尚、道士、养生者都着意腹部的气功锻炼,纵观许多肥胖人士,大腹挺挺、走路艰难、百病丛生,特别是肥人要降糖、降脂、降压,治疗都非常困难,究竟腹部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1.腹部是肥胖之根源

根据经络分布的规律;《黄帝内经》讲: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根据十二经脉这种分布规律,不难发现人体有一个天大的奥秘,阴经与阳经在手足交接,阳经与阳经交接在头部;而阴经与阴经交接在腹部,而中医认为:阴属寒,寒则凝。

腹部正是六条阴经聚会的地方,所以腹部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犹如中国的北方一样,根据寒则凝的定律,寒凝最容易使有形的物质特别是脂肪凝结积聚。

俗话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腹部往往是首先形成肥胖的根源,长此以往痰湿瘀毒、脂肪寒凝积聚于腹部,堵塞经脉,造成经脉不通,气机升降不畅,严重影响了经脉正常运行,腹部越积越大,甚至久积成病,所以说腹部积聚的形成便成为了万病的根源。

根据一位美国生理学家的专门研究,发现腹部脂肪一旦堆积,由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堆积的脂肪细胞就会变得特别不守本份,通过血流的方向,把这些脂肪酸侵入人体肝脏,人体肝脏一但碰到这些极不守本份的游离脂肪酸时,就会加速产生一种超低密度的脂蛋白(VLDL)。

这些超低密度的脂蛋白极易突破肝的过滤系统,随血液涌入全身血脉和内脏,沉积于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一但腹部过于肥胖时导致的各种疾病是很难治愈的,所以减腹是减肥、降脂、降糖、降体重的关键。

2.腹部是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之根源

腹部是人体生命点的重要部位,人体腹部也有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命点,谁一旦伤害了它,就会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怪病和所谓的奇难杂症。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根源在哪里呢?为什么人体的生命点这么重要呢?人体的生命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和尚、道士和练武之人练气功,首先要气沉丹田呢?

中医养生根据冲任督三脉循行的规律,冲任督均起于小腹之内胞宫之下,形成“一源三岐”的人体生命点。

任脉有统化全身各阴经,主管五脏的作用,督脉有总督全身各阳经,主管六腑的作用。

冲脉有总领全身气血的作用,在任督的共同调节下,通过经络营养全身五脏六腑。

所以,小腹之内胞宫之下的人体生命点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什么称它为生命点?因为它是人体经脉气血正常运行的源头。

3.“男不能露背、女不能露腹”

腹部对女性的寓意要超过男性,总体来说,男性是以胸背部为重要点,很多现代的女性朋友很多妇科病都来自于对腹部和腰部的不重视,尤其是露脐装与低腰裤最为害人。

很多爱美的女孩子可能不知道,腹部的“肚脐”和对面的“命门穴”是必须层层掩护的地方,这两个部位如果平时不加以保护,时常露在外面受风着凉,直接的后果就是: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栓塞、巧克力囊肿、不孕、不育、内分泌失调的产生。

所以“男不能露背、女不能露腹”的古训是一定要记住的,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女子多有肚兜对腹部进行保护的原因,肚脐是先天胎儿在母体接受营养和精气的唯一通道,出生后就被阻断了,但是其非凡的意义还是在传统医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肚脐在针灸学中称为“神阙穴”,为统治全身性疾病的重要穴位,对于全身性疾病如四肢酸痛、全身性荨麻疹、全身性皮肤病、全身疲劳、四肢无力等常见病通过隔物艾灸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4.盐灸神阙穴治好尿潴留

曾经诊治一严重女性尿潴留患者,该患者已经74小时未尿,医院时是家人担架抬上来的,目测膀胱区域发亮积尿严重,该患者曾就诊,建议必须手术切除膀胱改人造膀胱。

无奈之下,患者儿子前来求医,在众目睽睽之下,予7壮艾绒隔盐灸神阙穴,在不到10分钟时间,需要动手术切除膀胱的患者尿意频发,未来得及抬到洗手间就已尿满病床,成功解除了病患的危机与痛苦,使患者感激万分。

以上举例仅是腹部神阙穴妙用的一点,希望广大朋友看重自己的腹部和腰后的命门,严加防护风寒的侵蚀,为自己也未家庭和下一代尽好自己的责任。

5.“推腹法”治疗慢性病

当慢性病老是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你就去寻找这个腹部气血的阻滞点吧,只要把它推开揉散,腹部为脾胃之所,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促进了人体气血流通,特别是腹部的任脉,脾经,胃经,肾经的流畅运行,会发现你的慢性病也会随之改善了。

这里介绍的这个健身法,就是“推腹法”。

推腹,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简单吧?每天早上起床时要推一次,晚上临睡前推一次,平常无聊时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

有人则会腹中水声咕咕,这是在推动腹中沉积多日的痰浊瘀血,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发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导致腹泻,遗患无穷,必须及早清除。

6.“胃不和则寝不安”

“胃不和则寝不安”,是说肚子不舒服就别想睡踏实觉,有人长期睡眠不好,或眠浅易醒,或辗转难眠,或噩梦不断,只能依靠药物,真是痛苦不堪。这种情况可以试一试推腹部任脉,脾胃脉,坚持下去,可以改善腹部气血流动,告别漫漫长夜忧愁枕,一觉睡过日三竿了。

腹部肥胖,主要是局部的痰浊淤血的堆积,不将它排出,可以长期停在胃肠之间,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行,腹部的脂肪堆积,影响人体气血的正常上下流通,运用灸法配合推挤揉按后,促进了水液代谢,多余的水分就可以缓慢从膀胱排出,达到减肥的目的。

为什么有些人不爱喝水?是因为本来就有痰浊堵在胃肠之间下不去,如再要每天喝几千毫升的水来排毒,那就先水中毒了,乱喝水能排毒也可中毒,还是要因人而异。

祛湿方法来了——袪湿运脾的关键

进入伏天后,袪湿这个词开始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也成了养生的关键话题!我们现代人水湿很重,因为不大运动了,因为晒太阳少了,因为有空调了,因为喝冷饮的机会多了。

不少人去看中医时,舌头一伸,总是被说:“有湿气”,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朋友们,中招几率更高,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运脾。

1

现代人湿气重,原因在生活习惯

我们观察了三千多张舌像,发现其中有几乎一半的舌像水湿都很重,医院里面拍摄的,在观察普通人的时候,发现水湿的比例也是比较多的。

而湿气重,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很有关系。

1.过食生冷食物饮品

现在无论冬天夏天,大家都喝冷饮,而古代没有这事,古代要想喝凉的,挖地窖挖好深的,然后储冰,基本是皇上才有这个条件。我们把这么冰凉的饮料喝下去会伤什么?伤脾阳,一下把阳气给伤了,阳气是控制调节体内水湿的,结果水湿控制不住,湿气越来越重,男性喝冰啤酒,干杯,咕咚咕咚下去了。

水湿的舌像是什么样呢?舌头水湿特别重,舌体边有齿痕,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苔上面唾液特别明显,这都是水湿重的舌像。很多经常喝凉啤酒饮料的人,都会有慢性腹泻的毛病,一吃凉的就腹泻,其实这就是脾肾阳虚了。

2.现代人空调吹得多

中医最重要的原则是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会随着季节不同有变化,夏天天气炎热,皮肤开泄了,肺主皮毛,毛孔开张,汗就出来,肺气会使得津液往外走,中医认为,夏天阳气在外,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开空调了,一下汗出不来,喝的水都没有地方出了,就会伤到肺,把我们肺的阳气给伤了,肺主水,没办法运化水了,就会导致水湿在体内堆积。

2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湿?

1.胖还是瘦?

中医有说“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2.是否容易困倦?

湿气明显的人常常感到身体特别困倦,懒得活动,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此外,这些人士还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

3.胃口怎么样?

湿气重的人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日常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

4.排便正常吗?

体内湿气重时,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人也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5.看小便

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但次数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热或涩痛感。个别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6、舌头长啥样?

判断有无湿气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红苔黄腻。

7、你爱出油吗?

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也提示湿热证候明显。此外,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

3

怎样袪湿才有效

1.根本方式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锻炼,少熬夜。

去除湿气的根本方式,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这些生活习惯不改,那么水湿虽然可以通过药物去除,但是马上就会复来.

我们不能总是靠药物维持体内的平衡,所以,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2.伏天更要配合灸法来祛湿温阳

现在工作生活节奏快,生活方式的不当以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得人体阳气消耗过多,虚寒和痰湿体质的人群越来越多,从而滋生出各种疾病和慢性疲劳等不适症状,灸法可以扶助人体阳气,散寒祛湿化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从而防治各类疾病及改善亚健康状态。

3.中药五苓散与平胃散

中医里面有很多祛湿的方子,比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就出了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等很多祛湿的方子,在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时候,可以用到这些祛湿的方子,可以治疗湿滞脾胃导致的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等。

4.袪湿食疗

夏季祛湿的食疗良方首选的就是“红豆薏米粥”,“红豆薏米粥”里说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赤小豆身形瘦长,而红小豆颗粒更圆,个头也稍大于赤小豆,二者都有祛湿的效果,但论祛湿、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红小豆远不如赤小豆。

《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所以袪湿常常与健脾相伍。

薏米即薏苡仁,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之分,两者都擅长祛湿。不同之处在于:生薏苡仁偏寒凉,直接煮粥易伤脾。而炒薏苡仁寒性会减少,其祛湿效果比生薏苡仁更好,因此,熬制“红豆薏米粥”应用炒薏苡仁佳。

对于脾胃虚弱还可适量服用八珍糕,在古代,宫里的皇上们都喜欢吃八珍糕,乾隆皇帝尤其喜欢,几乎常年不断。

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用药主要是参苓白术散加减。

平时脾胃消化不好的人,胃旺脾虚,有胃口但消化不良有肚子的人都可以经常食用,孕妇不宜。

5

两个法子,让祛湿效果翻倍

1、祛湿穴

阴陵泉穴属于脾经上特别好的健脾利湿的穴位,可以说是祛湿第一穴。

取穴方法:做好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胫骨内侧髁后下方45度凹陷处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按摩方法:取最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维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日2-3次。

悬灸方法: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约3cm处,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2次。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何氏温阳的温阳灸盒放在膝关节上灸,又省事又舒服,大家想一下啊,何老师经常说,腰膝腰膝紧相连,膝关节附近有十二经脉的“合穴”,可以内联脏腑,而腰为肾之府,我们治疗肾上的问题,可以从膝关节入手,所以,我们灸膝关节附近的“合穴”,可以温阳通络,祛湿补肾,促进人体气血的流通,增强免疫,达到无病无灾的好状态。

2.拔罐祛湿治疗

拔罐作为传统养生方法中人们青睐的手段,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上图治疗偏于泻法,手段太猛,不建议使用!)何氏温阳拔罐治疗偏补,以督脉,膀胱经补法行罐为主。

3.祛湿步

为什么湿气大的人腿容易肿?因为湿性下注,湿的重点是在人体下面,尤其是腿部。

湿气大的人可以这么散步:双手叉腰,后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脚尖勾着蹬出去。走得不用太着急,走稳一点、慢一点,只要把腿抖起来,气血循环就舒畅开,经络就疏通。

祛湿步,其实就是一个蹬腿的动作,我们这样走起来,可以促进腿的气血循环,腿的气血循好,湿气就能逐渐地消利出去。

所以身体的调理很重要,如果您出现了失眠,出汗,厌食,头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一般都伴有体内的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有之于内必行诸于外”,需要配合中医的调理来帮助自己,临床中我们采用温阳疗法调理脏腑功能,尤其对慢性病的调理效果很好,治疗请找何氏温阳,欢迎







































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
白滇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ys/3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