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视频微课中医方法预防及论治手

6月21日下午我在人人讲平台上录制了一期微课,话题就是中医如何预防及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内容较长,许多同学没有完全看完该视频。今天将文字内容悉数整理出来,是因为诚如那天所说,天气湿热一重,这类病必会高发,果然两个学员群内,也爆发了大量手足口病,不下十例。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TEXT

大家好,我是Shine老师,今天我们将与大家分享的话题,就是最近大热的一类流行病——疱疹性咽峡炎以及手足口病。今天这个微课开的时间晚了一点,我跟大家说一声抱歉,本应该在5月下旬时候讲,因为这一波大规模的传染基本上是在6/1前后开始的,我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小班总共5个班级,隔离及停班了3个,有的学校则更为严重。但是今天大家观看了这个视频直播,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甚至惠及你身边所熟识的人。因为第一这个病一般会在大地湿气较重,天气较闷热的时候产生,而这一类的气候,现在常年均会有,第二这个病的发病原因与肠道有关,等一下我会讲,而肠道大的归类是归到脾胃这个系统里去的,我希望大家看过这个视频后也能有所感悟,从而对日常的脾胃养护更加一份注意。

今天的分享将分为以下这几个提纲来说:

1.西医角度谈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2.中医角度谈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3.如何预防

4.如何治疗

西医角度谈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性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非严重病例会在一周左右自愈。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喉咙痛,口腔中出现疱疹,头痛,颈部疼痛,淋巴腺肿大,吞咽困难,食欲不振,流口水和呕吐等。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相似,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两者都会发烧,长疹子,但是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疹子一般出现在喉咙和口腔,手足口病呢除了口腔之外,手心脚心,肛门周围等地方也会长疹子。手足口病比疱疹性咽峡炎稍微严重一些,病情轻的话一般也会自愈,时间为1~2周,有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案例可能会并发脑炎,肺出血。

大家听我念了这一大段文字,其实网络上也都可以查得到,应该注意到肠道病毒这四个字,先按下不表,等下在下一个篇章再来具体分析。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见肠道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组,B组,和肠道病毒71型等。已有的疫苗是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因为EV71病毒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但是除此之外的病毒并无法预防,这也是很多孩子接种了疫苗后,依然会得这类疾病的原因。

西医对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就像对于感冒一样,一般会给到的建议是:1.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2.避免交叉感染,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3.幼儿较多的公共场所比如游乐场,幼儿园,应该多进行消毒,开窗通风等。4.接种疫苗。这些建议,前三条属于常识性知识,当然了,我发现在这个时代有两种极端,要么不具备常识,要么矫枉过正,而且相对人数越来越多。在生活中就表现在有的孩子明明在生病咳嗽,家长继续给吃凉的,酸奶,零食,冰淇淋等等,因为家长不觉得这个算病,除非高烧不退这种才会紧张。

由于没有特效药,所以在治疗上,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一般都是让家长使用退烧药,清淡饮食,用盐水漱口,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其余就是加强观察,遇到不乐观的情况再送医。

这里补充说一点,由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往往一开始是先发热,疱疹并不会立时出现,容易被漏诊,所以如果在高发季节,家长自己要留心,有些发热,甚至是判为扁桃体发炎的案例,其实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往往是事后才确认。如果在流行季节,可能一起玩的小伙伴发烧了,医院判断为扁桃体发炎,考虑到这个漏诊的可能性,家长还是做好一定的隔离为好。

中医角度谈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也就是说内里有什么问题,外在就会表现出来,倒过来在治病辩证判断的时候,我们也会就外在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判断内里出了什么问题,内在出的这个问题,就是根源,也就是病因。

既然手足口病比疱疹性咽峡炎稍微严重一些,我们就直接说手足口病,你也可以把疱疹性咽峡炎当成轻一些的手足口病来治。我们来看一下手足口病的发病表现:

手足发疱疹,手足也就是四肢,脾主四肢。口腔里长疱疹,溃疡,脾开窍于口。疱疹呢,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是有水的,这个就是湿。湿归什么来管?外界的湿和天气,地气有关,内在的湿则和脾胃有关。因为脾主运化,脾虚就容易生湿,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多侵袭学龄前儿童,也是因为小儿多脾虚。

再继续多看一步,西医已经告诉我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而来,小儿发疹子的时候,有一些也会发在肛门附近,肛门连通大肠。肠道在中医里,按大系统分,还是属脾胃。

所以到这里,我们可以将主要的着眼点定位到脾胃。

前面提到的肠道柯萨奇病毒,为什么会感染肠道病毒?为什么有的人有接触史却不发病,而有的人就很容易中标?讲到底是不是因为肠道的免疫力下降了,才容易感染,那么是什么导致肠道的免疫力下降呢?免疫力在中医的概念里,就是人体的“卫气”,保卫的“卫”,卫气从哪里来呢?从脾胃生的,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后产生的卫气。所以有胃气,才有卫气。

内经里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我们一直说脾胃脾胃,一个是脾,一个是胃,这里我们先记两个概念,就是胃喜温而恶寒,脾喜燥而恶湿,饮食首先是入于胃的,为了兼顾脾胃两者,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应该戒那些瓜果生冷之物,一切寒凉之物,因为胃不喜欢那些寒凉的食物,会伤到胃阳,这个胃喜温而恶寒,是大家比较好理解的对吧,那脾喜燥而恶湿呢?就是要忌口那些吃了不消化的,粘腻的,容易产生湿气的东西,比如巧克力,零食,酸奶,甜品这些,或者吃的过饱伤脾也不行,我们成年人过了35岁后脾胃也开始走下坡路,就可以很好的体会小儿脾胃虚弱这一点,比如我本人,本身是很嗜好吃甜食咖啡奶茶这些的,但是现在我就不能多吃,实在要吃就放在上午,下午我喝一杯奶茶咖啡加上一块蛋糕,半个小时以后,舌苔就很白厚腻,因为这些东西不好消化,容易积食容易生痰湿。积食痰湿这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

人体吃了那些寒湿重的食物会怎样?湿性黏着,想象一下那个湿手沾面粉的感觉,是不是很难清理干净,所以脾胃寒湿重,就会不流通,聚在一处,寒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化热,在小儿身上就很常见的——湿热病,也有的人寒湿热均有。所以病机就是在于脾胃的寒湿热。

身体本身失于平衡,再与大自然的天气热,湿气重,一结合,就容易爆发手足口病,体现在所有脾胃所主的区域产生病变也就是疱疹,病发部位在手足,口腔内,肛门四周。

如何预防

一旦搞明白不得这个病的重点在于养护好脾胃,有的妈妈就会说,那脾胃的养护是个长期的工程,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搞好的。确实如此,所以说体质弱的孩子,在这类疾病大爆发的时候,该躲还是要躲,但还是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你看很多孩子发病前的饮食都有问题,吃多了那些甜点,水果,煎炸的东西,零食,奶制品等等,家长塞的过多等等。像我孩子学校一下子隔离了好几个班级,就是6/1那天,学校组织去电影院观影,几百个孩子在一个消毒通风不够好的环境内一起观影,加上那一天又是周五,是学校的西餐日,一个星期下来一般到了周五就是高危日,西餐吃的那些东西,就是中医在那里不断主张别吃别吃或者少吃的那些东西,奶酪啦,薯条,炸鸡翅,还有水果,蛋糕这些,小孩子呀,本来就脾胃虚弱,又不是金刚做的,不病那才奇怪好不好?这里插一句,有些家长一直给孩子乱吃,觉得没事,孩子也不病,这个不是不病,以后你就知道了,人是斗不过天的,都要还债的,什么时候还,是老天决定的,或者有些孩子不一定表现在生病上,他会表现在生长发育出现问题,提早发育,或者发育迟缓。讲回来我们幼儿园那次,6/1过后那个周末,很多孩子开始发烧了,饮食不节制不仅仅是容易得手足口病这类问题,积食还会生一系列的病,可以说,对小儿来说,饮食不节制,积食是万病之源。

所以很简单,最好的预防,我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在传染病高发季节,更为严格的做好忌口,减轻脾胃的负担,不食过饱,不食寒凉生冷之物,不食粘腻易生痰湿或者上火之物,饮食宜清淡,总结来说,不要让脾胃呆化不运,从而聚湿生热。

第二个预防的小办法是可以让孩子适量用一点三豆饮。三豆饮本是中医鼻祖扁鹊开的知名药方。原为:红豆、绿豆和黑豆。看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et/7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