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病”,患有胃病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如胃炎,很多人都有。
临床上,早期胃癌者的检出率只有5-10%左右,主要是胃癌在早期没有什么特异性症状。
胃癌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主要以50-60岁居多。
50岁的刘先生因腹痛难忍,医院进行检查,结果竟是胃癌晚期。
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先生瘫软在地,从来没想过,这种病会落在自己头上。
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胃部切除手术,在术后,进行了放化疗的治疗。
到底什么原因让他患上胃癌呢?
俗话说“病从口入”,尤其是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胃癌。
原来,刘先生早在10多年前,因找了外遇小莉(化名),被妻子发现后,两人离婚了,而他是净身出户,身上没钱,对小莉来说,那么重视金钱,怎么可能跟他一起生活呢?
就这样,刘先生变成了没钱、没车、没存款的单身汉,为了生活,他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赚钱。
刘先生不怎么会做饭,为了省钱,他经常吃泡面、香肠等食物,时间长了,他的胃越来越不好。
刘先生知道自己的胃不好了,饮食上,尽量少吃方便面。但会自己做些饭,做一次能吃一天,就这样,他的胃时好时坏。若疼得不行了,就会吃些胃药。
“小病不看,拖到大病,医院……”刘先生的同事说。
医生了解情况后,惋惜道:这2类“食物”吃得太多,会伤胃,还可能会引发癌变!
1,方便面
方便面是生活常见的一种食物,能解饿,但不能提供身体营养。
吃方便面时,搭配香肠等精加工类食物一起吃,会使盐的摄入增加。
而高盐食物摄入过多,会增加消化道癌变的发生,如胃癌、肠癌。
刘先生患胃癌,长期吃方便面不一定是主要原因,但也有很大关系。
2,剩饭菜
经常吃剩饭菜,虽然省了时间、省了钱,但不能保证身体健康。
剩饭菜中含有一种叫亚硝酸盐的物质,进入体内后转化为亚硝铵类成分,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同时,剩饭菜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会降低胃滋生的防御能力,从而增加胃部黏膜癌变的可能。
身体出现3种表现,最好去检查一下胃!表现一:上腹部疼痛
临床上,大约80%的胃癌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胃部疼痛。
最开始会感觉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隐隐作痛,易被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
但随疼痛程度加重,出现无规律性的疼痛,最好去查一下。
表现二: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大约1/3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的情况,这一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若出现这种情况,在排除肝炎的情况下,应引起重视,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
表现三:恶心、呕吐、便血
胃部发生病变,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但食后出现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的情况,甚至出现便血的情况,可能是胃部发生了病变,需警惕。
保护好胃部,预防癌变,做好“三少、两要”:“三少”:1,少吸烟
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吸烟,能戒烟最好了。
吸烟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部发生病变的可能,所以,戒烟最好,同时远离二手烟。
2,少生气
生气,是“百病之源”。
生气,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也是为的“晴雨表”。
生气会伤胃,会使胃“消极工作”,促使胃部血液流量减少,使胃肠蠕动困难。
同时,生气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食欲不振、胃功能紊乱等。
3,少熬夜
睡眠不足,会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的机会。
此外,经常熬夜的人,习惯在半夜进食、吃宵夜,养好胃,最好保证作息规律,少熬夜。
胃黏膜修复一般在夜间进行,保证良好的睡眠,可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利于慢慢养胃。
“两要”:1,要喝温水
养好胃,平时喝水最好选择温的,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水温大于在35-40℃为宜,这个温度是胃肠道“感觉”最舒服的温度。
平时还能放些养胃茶,如蒲公英陈柑皮茶,将蒲公英根和陈柑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
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归肝经,有清胃热、消胃炎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临床上的抗生素,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有不错的疗效。
还有研究证实,蒲公英可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面愈合,减少疼痛。
陈柑皮,归脾经,是收藏三年以上的陈旧果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和胃的作用,擅于治疗脾胃气滞证。
另外,陈柑皮含有挥发油,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促进消化,排肠道积气,增强食欲。二者搭配,坚持泡水喝,养胃消炎,调理脾胃。
2,要三餐规律
养好胃,平时保证三餐规律,有助于减少胃黏膜的损伤,减少胃酸过多的情况。
一般来说,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
如果胃里没有食物,在胃酸分泌的高峰期时,就会损伤胃黏膜,若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不吃早餐等,会诱发胃病,或加重胃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