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必备护士的50项护理操作目的要点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气体等以协助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关闭门窗,为患者遮挡,协助患者做好准备。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操作。

(4)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3.指导患者:

(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

(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三)注意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七、胃肠减压技术

(一)目的

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准备用物。

(2)携物品至患者旁,为患者选择适当体位。

(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

(4)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5)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三)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2.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3.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4.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八、灌肠技术

(一)目的

1.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为患者遮挡。

(3)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内。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忍耐10—2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九、氧气吸入技术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取得舒适体位。

(3)用棉签清洁患者鼻孔。

(4)将氧气装置与供氧装置接通后,连接鼻导管,根据医嘱调节氧流量。

(5)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然后将鼻导管轻轻插入患者鼻孔,并进行固定。

3.指导患者:

(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三)注意事项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十、换药技术

(一)目的

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观察、了解伤口局部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

(3)正确暴露伤口。

(4)区分伤口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换药方法。

(5)正确处理伤口并固定。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及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更换。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应从身体远端到近端,促进静脉回流。

往期精彩

(还没有看的朋友们可以点链接看哦!)

护士必备!护士的50项护理操作目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一)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精细化诊疗
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et/3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