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当下的民俗学朝戈金作为认识论和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医院订阅哦

主持人语

人类文明的传承长期依靠口头传统,但学界“重文字,轻口传”的倾向一直存在。本专栏推出的朝戈金教授的近作《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口头传统》以开阔的视野,展现了国际人文学术领域近几十年间对口头传统的丰硕研究成果,并指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口头传统并没有成为古旧事物或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反而与互联网、超文本、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呈现出多样的传播形态;探讨口头传统及其与人类活动最具广泛性和多样性的内在关联,兼具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该文对全面、深入认识口头传统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迪。

——栏目主持人:杨利慧教授

作者介绍

朝戈金,蒙古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学部主席团成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著作、论文、编著、译著、译文逾百种,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蒙古、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以多种文字发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主持人介绍

杨利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神话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著有《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神话与神话学》《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神话主义:遗产旅游与电子媒介中的神话挪用与重构》(合著)等学术专著多部。

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口头传统

[摘要]口头传统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一直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史中,语言、文字、印刷术、互联网分别代表着几个重要阶段。在人文学术领域,口头传统关涉人类认识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式,是人类观念传承和知识传递的过程和结果。探讨口头传统及其与人类活动最具广泛性和多样性的内在关联,不但具有认识论价值,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口头传统;口头性;口语艺术;书写性;信息技术

人类文明的传承长期依靠口头传统,即便是在文字发明和广泛使用后,口传方式仍大量使用。不过在教育和人文学术领域,重文字、轻口传的倾向长期存在。口头传统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一直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文字和文献早有专门的学问和学科,可作为独立学科的口头传统之建立似乎还在路上。然而,裨补缺漏终将至,口头传统的功能、价值和意义在最近几十年得到越来越多人文学者的重视。重重帷幕渐次掀起,一个新的领域呈现在我们面前。

01

言与文:口头传统与书写技术的兴起

对于人类说话能力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在过去20多年中有多种成果面世。下面这段话虽然理解起来不容易,但是很重要。尽管在哺乳动物中FOXP2蛋白进化非常保守,在人类世系只有两个氨基酸的替换变更,但这种变化却大约发生在人类语言出现的时候,并加快了语言的进化。另一方面,人类FOXP2基因的突变发生在10~20万年前,当时的人口增长和活动都突然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由于对语言的影响,FOXP2中两个氨基酸的替换得到了正向选择。简单地说,负责语言表达的基因FOXP2在人类身上完成了两次突变,人类因此具有了语言表达的生物学基础。人类说话的历史大约有10万年到20万年之久,比较而言,文字书写的历史就很短暂了。比较成规模、成系统的书写体系,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等,距今也就几千年。拿十多万年和几千年相比较,就能够知道说话才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不仅历史久,而且从未被替代,一直用到今天,将来还会长期使用下去。

文字即便被发明出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尚不够高、社会分工尚不充分的古代,因为需要长时间的专门学习,就远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掌握的。换言之,文字作为书写符号长期以来被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所垄断和掌控(如贵族和僧侣等),多数人只能对文字和书写技术礼敬有加,在有些文化中甚至发展出了文字崇拜的习俗。纵观世界数千年的文明史,在许多地区和国度,文盲长期远超识字的人数。历史上是这样,今天的情况仍然未见彻底改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美和欧洲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全球领先,至于其他地区的情况,成人(15岁以上)的识字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中,除个别缺少数字外,低于50%的国家有将近20个,其中以尼日尔最低,只有14%。全球识字率的平均情况是:发展中国家大约为70%,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为57%,阿拉伯国家为57%,南亚和中亚地区为54%,东亚地区为83%,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为87%,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87%,中国是82%。这个看上去并不光鲜的结果,还是过去百余年间世界各地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的结果。可以推想,在百余年前,读书看报、写写画画是当时少数“有教养的”绅士淑女的事情,与众多“引车卖浆者流”无缘。

今天,在全球的语言中,使用人口超过万的有19种,覆盖全球总人口的75%。剩下的数千种语言,使用人口普遍很少,其中发展出书写体系并经常使用的就更少了。根据教科文组织不久前的统计,有到种语言分布在全球各地。与如此庞大的语言数量相比,发展出书写体系并广泛使用的语言只占很小一部分。也就是说,今天还有许多族群和地方社区仍然处于“无文字”的状态。中国的情况与此类似——语言种类多、文字种类少。据《中国的语言》一书统计,在今天中国的版图上各民族人民尚在使用的语言有种,不包括方言。大家知道,这些语言中真正发展出文字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大略地说,从远古时代到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在全球各地海量的信息交换中,仍然是口耳相传的多,行诸文字的少。

诚然,书写是人类的一宗伟大发明。信息交流器官从口耳转移到了眼睛,从声音信息过渡到了视觉符号。在尚未发展出用技术保存声音的时代,书写的优势是巨大的——信息被书写符号固定下来,在编码之后可以跨越巨大的时空,在另一端完成解码。书写这种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知识的存储和传播带来惊人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书写对于推动知识的积累和交流,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就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而言,语言当之无愧是第一性的有声符号系统,文字则是基于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世界上没有无语言的文字,只有无文字的语言(极个别人工实验性发明的文字系统不算在内)。现今生活在文字和书写氛围中的人,已经难以体会无文字社会的成员所操持的非文字交流方式及成效。人类整体上从长期“耳治”到引入“目治”,促使着信息技术某些新局面的出现。言文并存,同步发展,随之出现了两种处理信息的规则。由“耳治”到“目治”的局部转换就不光是人的信息处理器官的转换,也引发了信息处理和接收规则的转换。可以说,“目治”的兴起部分占据了“耳治”长期独霸的空间。一般而言,在许多领域,新技术的兴起就是旧技术的末日,但信息技术的进步却不是彼此取代的,而是彼此叠加的。有了文字,语言照样得以保留,而且照样有广泛的使用空间。

有了互联网、超文本、多媒体技术等,语言照样得以保留和广泛使用。在高技术时代,语音转文字的技术、各种语言之间相互翻译的技术,不仅没有脱离语言,反而紧紧凭借着语言获得发展。所以,口头传统并没有成为古旧事物或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02

从“口承—书写大分野”论战到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

在无文字社会,口头传统一直发挥着知识传承和文化赓续的作用。在已经发明和使用文字的文化传统中,口头传统依然是传递知识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有用的知识都曾被书写下来,因为书写的能力、代价和便捷程度以及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程度都限制了书写的适用范围。中土乃是文献名邦,四书五经,百宋千元,典籍汗牛充栋。历史上的口碑文献多随风消散,十不存一,不过从“中国民间文学艺术集成志书”到正在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工程”,可知留存在民间记忆中的篇什数量仍然十分惊人。文献名邦尚且如此,在那些识字人数占比很小的民族或国度,其情形可想而知。以中国境内的情况而言,某些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使用已有千年之久,但总体而言,口头文学遗产的存量、影响和普及程度都远远高于书面文学的成就。

可以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这些人们共同体各自积累和总结的海量知识,倘若可以按照民俗学界的通常划分办法,大略分为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制度民俗的话,见诸文字文献的不过冰山一角。简而言之,在口头传统中蕴藏了海量的有关人类文明进步和技术发展的信息。开创了非洲口头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历史学家让·范西纳(JanVansina)指出:“对于研究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学、艺术以及历史的学者而言,口头传统应当被置于中心位置。”在传统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正确评价口头传统的意义和作用的研究成果还远不能令人满意,这同时意味着口头传统巨大的学术发展空间。

不过,与口头传统巨大的蕴藏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相称的是,在东西方教育体系和学术传统中,对口头传统认识不到位、评价不准确的情况长期存在。为什么在很多文化传统中都有重文字、轻等于书写等于理性的‘逻辑演绎’。”随着“口承”(orality)与“书写”(literacy)讨论的日渐深入,国际学界对口头传统的作用、价值和意义也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一些学者所抱持的书写技术与口传文化之间横亘着文明与野蛮之大分野的观点遭到来自人类学、信息技术、讲述民族志、知识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的围剿。

简而言之,在人文学术领域,风在朝着另一个方向吹——    到民间去

 顾   问:万建中 

      杨利慧

指导教师:王尧

栏目主持:杨利慧

本期编辑:高可

投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zz/8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