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瘟(病原:猪瘟病毒)
流行特点
只有猪发病,不分品种、年龄、性别,无季节性,感染、发病、死亡率均高,流行广、流行期长,易继发或混合感染,多途径、多方式传播。
主要症状
体温40-41℃;先便秘,粪便呈算盘珠样,带血和黏液;后腹泻,后退交叉步,后躯摇摆,颈部、腹下、四肢内侧发绀,皮肤出血;公猪包皮积尿,眼部有黏脓性眼眵,个别有神经症状。
特征性病理变化
皮肤、黏膜、浆膜广泛出血;雀斑肾,脾梗死,回、盲肠扣状肿;淋巴结周边出血、黑紫,切面大理石状;孕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
2.传染性胃肠炎(病原:冠状病毒)
流行特点
各年龄猪均可发病,10日龄仔猪发病死亡率高,大猪很少死亡;常见于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发病率高。
主要症状
突然发病,先吐后泻,稀粪黄浊、污绿或灰白色,带有凝乳块,腥臭难闻,后躯污染严重;脱水、消瘦,体重锐减,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大猪多很快康复。
特征性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明显脱水,胃肠卡他性炎症,肠壁菲薄,肠腔扩张、积液,长绒毛萎缩。
3.仔猪白痢(病原:大肠杆菌)
流行特点
10-30日龄多见,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低,与环境特别是温度有关。
主要症状
排白色糊状稀粪,腥臭,可反复发作,发育迟滞,易继发其他病。
特征性病理变化
小肠卡他性炎症,结肠充满糊状内容物。
4.仔猪黄痢(病原:大肠杆菌)
流行特点
3日龄以内的仔猪长发,地方性流行,产仔季节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主要症状
发病突然,拉黄色、黄白色水样粪便,带乳片、气泡,腥臭;不食,脱水,消瘦,昏迷而死,病程1-2天,来不及治疗,病死率90%以上。
特征性病理变化
脱水,皮下及黏浆膜水肿;小肠有黄色液体和气体,淋巴结有出血点,肠壁变薄,胃底有出血溃疡。
5.仔猪红痢(病原:魏氏梭菌)
流行特点
3日龄内多见,有母猪乳头感染,消化道传播病死率高。
主要症状
血痢,带有米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消瘦、脱水、药物治疗无效,约1周死亡。
特征性病理变化
小肠严重出血坏死,内容物红色,有气泡。
6.副伤寒(病原:沙门菌)
流行特点
2-4月龄多发,地方流行性,与饲养管理、环境、气候等有关,流行期长,发病率高。
主要症状
体温41℃以上,腹痛、腹泻,耳根、胸前、腹下发绀,慢行者皮肤有痂状湿疹。
特征性病理变化
败血症、脾肿大、大肠糠麸样坏死。
7.猪痢疾(病原:螺旋体)
流行特点
2-4月龄多发,传播慢,流行期长,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主要症状
体温正常,病初可略高,泻出粪便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常呈胶冻状。
特征性病理变化
大肠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文
四川育强科技有限公司
图
来源网络
内容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每周分享药物专业知识
和行业最前沿信息!
四川育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