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医院消化内科戴宁主任诊断他得了“肠易激综合征”,推荐他做乳果糖联合呼气试验。果然,他摄入乳果糖后腹痛腹泻明显加重,说明存在食物不耐受现象。戴主任建议他不要吃药了,单单从饮食入手,并推荐营养科冯丽君主任为其诊治。
冯丽君主任问清了他的情况,发现他的毛病明显与日常饮食有关系。于是,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饮食营养治疗计划,哪些食物可能引发肠胃不适,都一一罗列出来,她告诉毛先生,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按时饮食,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不熬夜。
果然,饮食干预几周后,毛先生渐渐感觉“吃完饭后肚子不那么疼了”,腹泻很快由一日三四次减少到一日两三次,慢慢地腹泻症状消失了,排便时间规律了,大便也成形了。
腹痛腹泻或与饮食密切相关
冯丽君主任指出,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他们所患的“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可以使多数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而且饮食治疗不仅经济、省时,也减少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在国外,饮食疗法已成为肠功能紊乱的首选治疗方法。
当然,饮食疗法不能自己瞎琢磨,需要有经验的营养专家指导。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戴宁教授带领的功能性胃肠病团队也发现,食物不耐受是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发病重要原因之一,而采用有指导的饮食干预,可以改善近70%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症状。“纯饮食疗法替代药物”的方案在国内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首开先河。
为此,医院消化内科、营养科、精神科等专家建立了一支专门的团队,开设了“功能性胃肠病联合门诊”。
通过调理饮食改善症状
冯丽君主任指出,对于一位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首先要做的是通过问诊、必要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然后,结合国外先进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和经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基础饮食习惯,针对患者年龄、体重、口味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每日记录饮食症状日记,适时调整饮食方案,科学指导。
(联合门诊时间为周二、五上午,戴宁主任专家门诊为周二、周三上午,陈淑洁副主任功能性胃肠病专病门诊为周四下午,冯丽君主任营养科咨询门诊为周一、周三上午)
□本报记者谢文竹通讯员周素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