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一是大便次数增多,一天超过三次以上,二是排稀便,就是大便性状改变,出现稀糊状、蛋花样或稀水样便,三是水电解质紊乱,如果以上症状连续两天以上,可诊断为婴幼儿腹泻,除了以上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发热、精神萎靡、嗜睡、烦躁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惊厥等。
一、按病因分类:
1自身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水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
3)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二者多见,尤其是病毒,最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2)肠道外感染.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①人工喂养;喂养不当。②过敏性腹泻;③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或活性丧失.2)气候因素
二、腹泻的具体表现:(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达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1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天大便可达10余次以上,每次量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2﹚全身中毒症状: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眼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
三、病情观察相关知识:1、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以下几方面观察:
轻度中度重度
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烦躁或萎靡昏睡或昏迷
皮肤弹性稍差差极差
口腔黏膜稍干燥干燥极干燥
眼窝及前囟凹陷轻度明显极明显
眼泪有少无
尿量略减少明显减少少尿或无尿
周围循环衰竭无不明显明显
酸中毒无有严重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5%以下5%-10%10%以上
2、体温:体温在37.5℃或以上时给于每日四次监测,体温38.5℃以上的随时监测至道恢复正常。患儿入院体温38.5℃,遵医嘱予地塞米松2.4mg静脉注射并嘱解衣散热,温水擦浴。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警惕惊厥发生.及时更换清洁衣物,观察有无脱水征象,避免受凉.
四、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五、药物治疗指导: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1.急性腹泻的治疗目前,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国内外较推崇的有:
1、蒙脱石粉,即思密达,具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适用于各种腹泻。(注意加水比例)
2、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肠道内有益菌群,有利于腹泻的治疗。(注意水温40度一下)
3、丁桂儿脐贴(原名:宝宝一贴灵),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外用贴剂,简单方便有效,且无副作用。
此三种药物,可作为家庭小药箱的常备药物。
此外如果是病毒感染家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颗粒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头孢等)如果是消化不良则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吗丁啉混悬液等
(1)脱水的防治:脱水的预防和纠正在腹泻治疗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具有有效、简便、价廉、安全等优点。
①预防脱水:腹泻导致体内大量的水与电解质丢失。因此,患儿一开始腹泻,就应该给口服足够的液体并继续给小儿喂养,尤其是婴幼儿母乳喂养,以防脱水。选用以下方法:
1.口服补液盐:每次腹泻后,2岁以下服50~ml;2~10岁服~ml;大于10岁的能喝多少就给多少。也可按40~60ml/kg,腹泻开始即服用。
2.米汤加盐溶液:米汤ml+细盐1.75g或炒米粉25g+细盐1.75g+水ml,煮2~3min。用量为20~40ml/kg,4h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3.糖盐水:白开水ml+蔗糖10g+细盐1.75g。用法用量同米汤加盐溶液。
②纠正脱水:小儿腹泻发生的脱水,大多可通过口服补液疗法纠正。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口服补液注意事项:适用于轻度、中度脱水者。有严重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及其他较重的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均不宜口服补液。分两个阶段,即纠正脱水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