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成型,经常拉肚子药方来了

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中医认为引起泄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总离不开脾胃功能的障碍。在外因方面,本病多因湿邪侵入脾胃所致,即所谓“湿胜则濡泄”;在内因方面,与饮食、脾胃虚弱、命门火衰及情志失调等相关联,其中与脾虚的关系最密切,因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而致泄泻。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所以,运脾化湿是治疗此病的关键。中医在辨证分型治疗腹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疗效。

拉肚子的原因很多,但虚寒型、湿热型、寒湿型较常见。虚寒痢病机为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中,下痢时稀薄带有白冻;湿热痢是由于湿热之邪侵入到肠胃,使气血的运行受到阻滞,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此时人往往会出现腹痛症状。而且湿热不散停滞于大肠,造成经络受损,下痢出现赤白脓血。还有寒湿型痢疾,寒湿之邪侵及肠胃,造成脾胃阳虚,即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又有寒的现象。湿气在里面阻滞使得气血运行不畅,所以腹痛胀满,里急后重。

  可见在治疗痢疾时,多数情况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补脾,二是化湿。

这里有一个治疗腹泻、痢疾的小偏方,那就是用白扁豆花做小馄饨,方法也比较简单。采摘新鲜的白扁豆花克,瘦猪肉克,白面粉克,酱油和味精各适量,胡椒7粒,葱一根。将白扁豆花择干净后在清水里洗下,再放在开水里焯一下。猪肉剁成肉泥,葱切碎,胡椒用油炸过之后碾成末,然后一起同酱油拌成馅。记着焯白扁豆花的沸水可不要倒掉,待凉后用它来和面,擀成面皮后切为小三角形,包作小馄饨,煮熟就可以吃了。每天一次,接连食用几天,对各种慢性痢疾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用白扁豆花小馄饨来治疗痢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作馄饨食,治泻痢。”

除了用白扁豆花包小馄饨外,还可以用白扁豆花煎水饮用来治疗痢疾。取干白扁豆花克,用水煎,制成浓度为%的煎液。一般口服剂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0.5~1毫升计算,一天早、中、晚各服一次。曾有研究人员做过一项调查统计,在观察的13例中,按此服用煎液连续3~7天后,痊愈的有7例,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的有3例,无效的有3例。可见此方会使大部分人痊愈或症状减轻,而且在此过程没有任何副作用。

脾胃虚寒型腹泻:

服干姜有效,50克干姜,分成6份,每天水煎一份,分三次饭后温服。

治慢性腹泻方

处方:白芍15克,白术、茯苓、陈皮各lO克,防风、木香、砂仁、厚朴各8克,炙甘草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症见腹痛腹胀或暖气,肠鸣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坠胀,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或每因精神刺激而加重,舌苔自,脉弦。

金银花治慢性腹泻

金银花克,微炒,碾粉,炼蜜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每次2丸,每日2次,用米壳10克煎汤送服。服药3天腹泻可止,继续服完剩余药丸以巩固疗效。

胃寒腹泻食枣姜粥

鲜生姜10~15克(切片),大枣5枚,粳米5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空腹趁热食用。每H2次,早晚服用,一般食1次即可止痛,食2~3次后止泻。该方对治疗胃冷痛、胃胀、腹痛腹泻、泛酸食少、呕吐清水等症效果极佳。

突发腹泻酒烧糖治

腹泻多由着凉或误食不洁之物造成,起病急,病程短,大便次数多,粪便稀薄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近年来采用白酒烧糖治疗腹泻,效果良好。

治疗方法:取40度左右的白酒、白糖,按l:3比例,将酒和糖调匀,点燃白酒并不断搅拌,待糖融化火灭后,趁热服下,每日3次,重者可服4~5次。

止泻也要辨症

  严重的拉肚子可以引起脱水和身体电解质紊乱。对于轻度的拉肚子,患者可选择一些对症的止泻药,但止泻药也要辨症使用。患者可根据舌头的情况来初步分辨腹泻的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湿热型:舌苔黄腻、舌质红,同时伴有腹痛、泻下迫切等症状,大便呈黄褐色、味道臭、大便后肛门有灼热感。应选用黄连素片和香连片,饮食上可喝薏仁粥。

  寒湿型:多饮生冷饮食所致,表现为舌苔白腻,腹泻清稀,有腹痛肠鸣等症状。可选用藿香正气丸和白术丸,饮食上可食用山药、薏苡仁粥。

  脾虚型:表现为舌苔白、微腻、舌头颜色淡,腹泻反复,稍进食油腻食物就会症状加重,伴有面色萎黄、神疲倦态等症状。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如参苓白术丸等。

平时脾胃虚寒的人,也容易寒凉腹泻。这类人群可以早晨喝点生姜红糖水,能暖脾止泻。

人吃五谷杂粮经受风寒暑湿,难免生病,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治疗,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yy/7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