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引言
大便偶有少量粘液,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引起恐慌,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您察觉自己排泄黏液便的次数越发频繁,且粘液量也逐渐增多,那么您就有必要咨询消化科大夫了,因为这是一种消化系统紊乱的征兆,是疾病的表现。
一、肠道粘液的作用
在人体,粘液由黏膜分泌。黏膜分布于口、鼻、咽喉、肺以及消化道等,它是人身固有免疫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外界各类微生物的侵袭,粘液就是黏膜抵御外来侵略的武器之一。而在消化道,粘液还起到润滑作用,能促进食物在胃肠蠕动下的消化吸收之旅,最终,有助于便便的排出。
二、生理性粘液便
即由一些非疾病因素,如过度紧张、惊吓刺激及小肠过敏等,引起的大便中偶尔带有的少量粘液,呈清澈粘液和淡黄色黏液,量少,无其它症状,可以视为生理性粘液便,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这种大便中的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觉。
三、病理性粘液便
若有肉眼可见的粘液,说明其量增多,称为粘液便。
1)小肠炎时增多的粘液均匀地混于粪便之中;
2)大肠炎,由于粪便已逐渐成形,粘液不易与粪便混匀;来自直肠的粘液则附着于粪便的表面。
单纯粘液便的粘液透明、稍粘稠;脓性粘液则呈黄白色不透明,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
如果粘液便伴有其它症状,就要引起注意了!
四、不同类型黏液便潜在的病因
(一)肠蠕动基本正常的黏液便
1.痔疮
内痔常引起黏液便,其他症状包括:肛门瘙痒、便血及肛门粘膜肿胀等。
2.肠道寄生虫
如贾第鞭毛虫、蛔虫等,黏液便可能是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还包括:慢性腹胀、腹泻等。粪常规找到寄生虫卵;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有助于诊断。
3.肠肿瘤
患者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消瘦,血便等。
(二)肠蠕动减弱导致的黏液便
1.便秘
可能由于上班族静坐的生活方式、饮水不足、高脂低纤维饮食、焦虑抑郁等引起。
2.肠梗阻
息肉、肠扭转、肠套叠以及异物等。
(三)肠蠕动亢进导致的黏液便
1.食物中毒
一般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怀疑食物中毒,首先需回顾患者72h前进食了哪些可疑食物。行粪便常规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哪种微生物感染。
2.肠易激综合症
年轻人多见,病史较长,黏液便伴腹痛、大便性状或次数改变,则有肠易激综合症可能,腹泻与便秘可交替发生,常通过心理压力、进食某些敏感食物而诱发。
3.食物不耐受
即日常所说的“食物过敏”,包括:乳糖不耐症(进食奶制品后腹泻)、果糖吸收不良、乳糜泻(进食面筋类食物后腹泻)等。如果是乳糜泻患者,一般行小肠镜检查后活检可发现小肠绒毛萎缩等病理学特征。
4.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在各疾病基础上发生,如:果糖吸收不良、糖尿病、系统性硬化症以及其他肠道蠕动障碍等。通常小肠内并不存在大量的细菌,当大量细菌进入小肠时,它们可能大量增殖而失去控制。
5.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主要可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类型。大便粘液(伴或不伴腹泻)较常见,除此以外,患者还可能伴有:低烧、腹部不适、便血以及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等。
6.憩室炎
一般见于长期高脂饮食的老年患者,高脂饮食造成长期便秘,用力排便时肠黏膜层被压入结肠肌肉的格状结构,形成结肠憩室。可有粘液便,其他症状还包括:腹痛(一般左侧多见)、腹泻、腹胀,肛门排气增多等。
7.胰腺疾病
胰腺能分泌水、粘液、消化酶和电解质等进入十二指肠。因此,粘液便可能存在于一些胰腺疾病中,如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其他胰腺疾病,若引起胰脂肪酶功能障碍,造成脂肪泻,可能被误认为是黏液便。
五、如何确诊呢?
由于粘液便的病因众多,应尽力寻找黏液便潜在的原因。首先,详细了解病史。必要时,可能需要做以下检查: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血沉、大肠镜、小肠镜、胃镜、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等)。
六、如何治疗呢?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查有以上所述的胃肠道疾病,则患者需在医生的协助下治疗原发疾病:如肠易激综合症、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二)改变生活方式
如未有明显症状和病因,黏液便可随生活方式的改善而消失,主要包括:
1.增加水的摄入量
2.调理肠道菌群
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或补充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3.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平衡每日摄入的纤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油腻、高酸、高糖食物;忌生冷的食物。
作者:王伯军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