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

“.12.19,我突发心悸,送去了急救。

胸口发凉,呼吸困难,四肢麻痹,全身发抖。

躺在救护车上,我做了三件事:

1.和先前刚猝死不久的大疆程序员做症状对比,越比较越心慌。

2.反思近年的生活习惯。长期的睡眠障碍使我服用了大量褪黑素,失眠又导致惯性偏头痛,疼的不行只有用布洛芬解决。

3.我怎么之前没有写一封遗书。”

我昨天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最初把我吸引过去的是题目,最后让我心有余悸的也是题目,20岁,是个该写遗书的年纪了。

从高三的神经衰弱开始,像布洛芬这种英文音译的汉字自由组合的医学词汇在我这儿变得耳熟能详,现在也不只是我,我熟悉的人大概也都熟悉它,虽然我一直是个大病小病都不太会吃药的人,但布洛芬是我包里的常备,除了治头疼,还治心病。

高中的时候作息稳定的可怕,晚睡一分钟我都觉得对不起第二天的自己,甚至把这作为考场脱缰的原因,那个时候的睡眠跟状态挂钩,少睡了点可能又困又晕,多睡了点可能更困更晕,不过也没有什么多少之分,有的人熬夜,有的人早起,有的人熬夜早起连轴转,转到最后可能发现,睡得最多的还是自己。

我高三的时候一直觉得我已经到极限了,这种想法一直延续到我献给大学的人生第一场通宵,之后第二天我上了几节课,泡了一下午图书馆,开了一场班会一场例会,然后学生会值班,最后在下一个凌晨三点敲完了我的通识课论文,三点一刻,我倒头就睡,脑子里却很嗨。后来我又经历了几次的通宵,中途我会发一条微博:再一次选择了熬夜学习/工作。不过想想,我也别无可选。

寒假回家,每晚十一点我妈会跟我说一遍这都几点了怎么还不睡,过一会我会象征性的整理床铺,然后一两点还会更新我的朋友圈,即刻能收到不少的赞。

我有个很优秀的学姐,就是那种专业成绩综测均列前,年年各种奖学金的学姐,她说她高中一直早睡早起保持着健康的七小时睡眠,而在她大二的这半年,我在十二点收到过她发来的策划模板,凌晨一点收到过她帮我检查好的表格,凌晨两点赞过她晒的复习中杂乱的书桌,凌晨三点回复过她要求我收到回复的消息,每次我们深夜互动过后她都会再跟一句,优秀的妹妹都是熬夜的妹妹。

其实每次守夜成功我也会有种成就感,似乎自己又比昨天努力了一点点,这个时候大家都喜欢说不负,这也不负,那也不负,不过唯一对不起的还是自己,这个道理我是今天晚上才明白的,以前熬夜也常常揪心,一面担心自己专业课分数不好绩点低,一面又怕自己脱发,下单luckin之前也很纠结,一面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工作完成不好,一面怕自己又上火又发胖,

现在更多了一层顾虑:怕猝死。

其实提到20岁的遗书我还是会觉得“好丧哦”,但它似乎是个警示,告诉我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不是折腾,而是养生。

年,我19岁,希望自己身心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yy/6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