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洪每天学一味中药,苦瓜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1药用部位

葫芦科植物苦瓜的干燥成熟果实。

2别名

锦荔枝、癞葡萄、红姑娘、凉瓜。

3植物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茎枝被细柔毛。卷须不分枝,纤细,长可达20厘米,被微柔毛。叶柄细,初时被白色柔毛,后变近无毛,长4~6厘米;叶片轮廓为卵状椭圆状肾形或近圆形,膜质,长宽均为4~12厘米,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脉上被明显的微柔毛,5~7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者不规则的小裂片,先端多半钝圆形,基部弯曲成半圆形,叶脉掌状。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长5~15厘米,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萼筒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冠黄色,5裂,长1.5~2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贴生于萼筒之喉部;雌花单生,有柄。长5~10厘米,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细长,柱头3枚。果实为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狭窄,长8~30厘米,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先端3瓣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两端均有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4产地分布

我国南北均普遍栽培。

5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果实,切片晒干或鲜用。

6药材性状

干燥的苦瓜片呈椭圆形或矩圆形,厚约2~8毫米,长3~15厘米,宽0.4~2厘米,全体皱缩,弯曲,果皮浅灰棕色,粗糙,有纵皱或瘤状突起。中间有时夹有种子或种子脱落后留下的孔洞。质脆,易断。气微味苦。

7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心经、脾经、肺经。

8功效与作用

祛暑涤热,明目,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9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6~15克,鲜品30~60克;或煅存性研末。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取汁涂。主治暑热烦渴,消渴,赤眼疼痛,痢疾,疮痈肿毒。

10药理研究

降血糖;抗癌;抗病毒。

11化学成分

本品含5,25-豆甾二烯醇-3-葡萄糖苷、苦瓜苷等成分。

12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13配伍药方

①治中暑暑热:鲜苦瓜截断去瓤,纳好茶叶再合起,悬挂阴干。用时取6~9克煎汤,或切片泡开水代茶服。(《泉州本草》)

②治烦热消渴引饮:苦瓜绞汁调蜜冷服。(《泉州本草》)

③治痢疾:鲜苦瓜捣绞汁1小杯泡蜂蜜服。(《泉州本草》)

④治痈肿:鲜苦瓜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⑤治汗斑:鲜苦瓜去瓤及种子,用砒霜0.6克,研末,纳入瓜内,以物盖口,用火烤出汁,取汁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附:慢性胃炎怎么办?中医教你如何治疗!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医把胃炎归为胃痛的范畴,在辨证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专家共识提出了七个分型,将其简化成两类。

简单记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以肝郁气滞、胃络瘀阻为主,由于肝气失调,横逆犯胃引起胃部的不适、疼痛,症状多为胃脘部疼痛,痛处固定或向两胁肋部放射,当情绪波动时症状容易加重;虚证以脾胃虚寒为主,由于长期饮食不调,胃失和降所致,症状多为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其余证型不多做介绍。

主要穴位及定位1中脘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

2梁门穴

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3胃俞穴

定位:第l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4脾俞穴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疾患。

5内关穴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中风;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眩晕症;肘臂挛痛。

6足三里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②下肢痿痹;③心悸,高血压,癫狂;④乳痈;⑤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

四类疗法1药熨疗法

用具准备:热熨用中药或其他材料,微波炉一台或炒锅一个,棉布袋一个。

方法: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补骨脂、吴茱萸等适量,用布袋包裹后置于微波炉内,中高火叮热3分钟左右,在合适位置药熨治疗。

操作步骤:

1.患者取端坐位或者卧位;

2.手持已经加热的药包敷于上腹部中脘穴的位置,采用刮擦、揉滚、压按、拍打等手法进行操作;治疗时间约10-15分钟,如药包热量下降,可以换另一个加热完成的药包进行治疗;

3.手持温度合适的药包敷于背部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的的位置,手法与时间与腹部手法一致;

4.两个部位的治疗可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以皮肤发红、微微出汗为宜;

5.疗程:每日可治疗1-2次。

注意事项:

1.高热和急性炎症等实热证禁用;

2.同时有治疗部位的皮肤溃烂、急性出血性疾病禁用;

3.孕妇慎用;

4.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查药包温度是否合适,注意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皮肤的烫伤和擦伤,如患者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也应及时停止治疗;

5.本处方每个药包可以反复使用十次左右。

本处方的药熨疗法可用于除实热证外所有慢性胃炎的辅助治疗。

2耳穴压豆疗法

用具准备: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胶布、止血钳或镊子、碘伏或酒精。

操作步骤:用镊子将耳穴贴贴于相应耳穴,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摩为补法,用拇食指相对用力按压为泻法,主穴选择胃、脾、交感、肺;配穴选择肾、肝、胰胆、皮质下、三焦;对于实证用强刺激的拇食指对压手法,对于虚证用弱刺激的拇指指腹按揉法。

疗程:每1-2天换1次,每次按压2-3分钟左右,每天按压3-5分钟,双侧耳穴轮换使用。

3脐疗法

用具准备:中药粉、姜汁、纱布、胶布;

方法1(实证胃炎):川楝子、元胡、香附、姜汁等适量;

方法2(虚证胃炎):巴豆、胡椒粉、公丁香、大枣、姜汁等适量;

操作步骤:将药粉与适量姜汁调为糊状,敷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疗程:每日换药1次,10次一疗程。

4艾灸法

用具准备:艾灸筒、艾条、点火器具、生姜片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

2.选穴:实证:中脘、梁门、足三里;虚证:中脘、胃腧、脾腧、足三里、内关;

疗程:用艾灸桶每个穴位灸1-2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如喜欢该文章,可长按下图,选择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ys/9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