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记者陈燕燕通讯员蒋雷
最近,49岁的张先生常腹部隐痛,以为是消化不良,不料,半个月前,他突然全身发黄,医生一查,竟发现他同时得了两种癌:壶腹部癌、肾癌,临床上少见。幸好,医院,肝胆外科、泌尿外科专家联手,挑战超级大手术,同时给七大脏器动手术,只花了3个多小时,就把两种致命的癌肿切净了。
依哥变“小黄人”查出两癌
张依哥是福州人,住院16天,近日刚出院,目前正在化疗。
他说,4月初,他突然成了“黄人”,眼睛、皮肤发黄,小便也很黄,他觉得不对劲,到医院做了MRI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长了一个“鸭蛋”大的肿瘤,右肾也有一个“乒乓球”大的肿瘤,被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壶腹部癌)、右肾癌。
依哥十二指肠乳头部长了一个“鸭蛋”大的肿瘤,右肾也有一个“乒乓球”大的肿瘤
医生建议他分2次手术,中间间隔10多天,但他很怕接连2次挨刀子,更担心术后免疫力下降,癌细胞可能迅速扩散。
医院,肝胆外科和泌尿外科团队决定联手,同时为张先生手术。
但“鸭蛋”挡在胆管、胰管与十二直肠的交汇处,人体七大脏器都需要切除病变的部位:胰、胆总管、胆囊、胃、十二指肠、空肠和肾,还需要重建消化道,风险大、难度高,术后并发症多,可谓超级大手术。
医院,两个科室的医生联手,为张先生动手术,救了他一命
当天,江玮主任带领泌尿外科团队,先做了后腹腔镜右肾部分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了肾功能,其中,肾动脉阻断仅花了19分钟。
随后,陈燕凌教授带领肝胆外科团队做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到2小时,出血仅ml。术后8天,张先生就恢复了进食。
“同时癌”少见常被误诊
“平时身体挺好,感冒都不大有,怎么长了两个肿瘤!”几天后,病理报告出来了,张先生身上的两个肿瘤都是原发性肿瘤,而且各不相干。
他很纳闷,自己偶尔喝点酒,虽爱吃油炸食品,生活习惯还算健康,怎么会同时被两种癌缠上。
“在医学上,这种现象称为‘同时癌’。”陈燕凌教授说,在同一个人身上患多种癌症,一般是原发后转移性癌,而一人同时患两种原发性癌症,比较少见,能同时得到有效根治更罕见。
他分析,近年,恶性肿瘤多发,病因不明确,很可能是患者在自身免疫力低时,接触到致癌因素,却不自知,比如黄曲霉素、亚硝酸胺、放射性物质等。
他指出,壶腹癌的发病率约0.49/10万,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居多,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痛、发热、体重减轻、肝肿大、胆囊肿大等,常被误以为是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便秘,应引起警惕,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做腹部B超检查。
每年B超可发现早期肾癌
“同时得两种癌症,其中一种大多是泌尿系统肿瘤”,江玮主任说,从医32年,他接诊过不少巨大肾肿瘤。
去年,一个姑娘、一个小伙相继被查出肾癌,肿瘤直径达20多厘米,把另一侧的肾都挤跑了,甚至有人两侧肾都长肿瘤的。
特别提醒
“早期肾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现血尿、腰疼、肿块,往往已是晚期。”江玮主任说,早期发现肾癌,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尤其是40岁以上,或有肿瘤家族史、抽烟史、做过肾移植常年吃免疫制剂者,更要重视体检。
他说,目前,国内肾癌的发病率是5.08/10万人,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近年,早期肾癌患者越来越多,大多是体检发现的,尽早手术,保留肾脏,90%以上可治愈。
肾癌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有关,不吸烟和避免肥胖是预防肾癌的重要方法。
医生简介—陈燕凌—
职务:医院副院长、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肝癌》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和肝移植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腹腔镜微创外科、器官移植外科临床及研究工作,在福建率先开展半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迄今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在福建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右半肝切除术,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绕肝提拉前径路右半肝切除治疗超大肝癌、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胰十二指肠根治等新技术,提高了中晚期胰腺癌的切除率和疗效;领衔完成亚洲首例换心人肝移植手术,巳存活12年。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医生简介—江玮—
职务: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福建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主要从事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曾作为卫生部委派的专家在国外工作多年。
擅长:泌尿系肿瘤与修复重建的微创和开放手术,尤以腹腔镜和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占优,治疗组年收治病人数、手术量及腹腔镜手术量居省内前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等开展时间最早且例数最多,也是省内较早独立完成所有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医师,在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白癜风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