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是这种人,下雨天就拉肚子,这算天凉拉肚子。三伏天也拉肚子,天热还是拉肚子……哎,这其实都是中气不足,脾肾阳虚的缘故。
唐代医家孙思邈有云:「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说现在外面天太热,阳气盛,阴气内伏,肆意吹风凉爽,又容易吃冷食消暑,所以容易拉肚子呢。说的还挺准的……我现在一动就满身汗,一言不合就吃冰棍……但,让自己身体里的阴气推下去,阳气和天地一样茂盛,也是有方法的啊,拉肚子就当清肠好了,一两次受得住,多了不行,多了泄气。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拉肚子严重,不是脾肾阳虚这种固有的症状,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甚至会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医院就医!
下面的方法适用于平时脾肾阳虚的人日常养生,他们通常还:
怕冷
中气不足
消化不良
舌头胖有齿痕的人
面色黄
唇淡或黯
食欲不振
食后腹胀
天热就头晕
声低
气短
倦怠乏力
便溏
大便不成形
吃凉腹泻
容易感冒
鼻炎流涕
比别人怕冷
关节冷痛
痛经
脚冷爱上火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阳痿早泄
白带清稀量多
性欲减退
点算啊?
1.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横纹,对准膝盖处髌骨的上边,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换左手用同样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灵枢》有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经常按摩和艾灸足三里能强身健体,补中益气,坊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身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等说法。历代医家把足三里作为治疗久病体虚,强身保健的第一要穴。现代研究也认为,刺激足三里能使胃肠吸收功能增强,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艾灸足三里可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中风等作用,对体质虚弱者,尤其适合肠胃功能差、抵抗力减弱人。
艾灸的注意事项:
每天中午前艾灸效果更好。
每个穴位10~15分钟,皮肤红晕,感觉温热而不灼热为好。太热反而耗气、上火。
艾灸时烟火味道不小,要开窗通气,但不能开空调。裸露部位要覆盖防风。
艾灸后喝一小杯温水,两小时内不要洗澡。
要出汗,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
寒气重的人,要注意皮肤防烫。一开始艾灸可能都不会感到烫,以皮肤红晕为准。
禁忌:酒醉、吃撑、极度疲劳、情绪激动、爱爱后等气血波动剧烈的情况不宜艾灸。孕妇艾灸要先咨询医生。
2.瞬间强肾法
久坐办公室,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更加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各种症状,用这个方法3~5分钟,就可以缓解一个小时连续的工作疲劳。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升发起来。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时常做做对提升人体阳气有很好的帮助。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肾气衰导致的腰腿问题也有帮助。
两脚分开与肩齐宽,踮起脚尖,双膝微曲,双手虚握拳,贴在肾俞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直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3.姜枣暖中,枸杞益肾
脾肾阳虚关键在于健脾温阳补肾,我以前的医生让我每天喝点黄酒,这个方法好,但天热还是有点燥。
最近朋友用做膏方的方法,做了姜枣膏。里面有温中健脾暖身的生姜大枣,有补肾益气明目的枸杞,都是很亲民的食材,关键是好吃,方便,没有固体物质,药力充分析出。用热水一冲即可,喝进去肚子一下就暖起来了,喝完过一会儿就去了厕所,拉出了好像之前没有足够的气拉出来的便便……连喝几天,齿痕也少了,感觉很舒服。
这个东西还适用于:
气血两虚
头晕
眼黑
气短
心悸
乏力
早衰
经期延后
月经量少
经期腹痛
阳痿
早泄
不举
耳鸣
香暖姜枣膏,好吃又好喝啊姜枣膏(包邮)
30g*10袋/¥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