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的疾病负担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发生重症脱水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据WHO估计[1],年中国约名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有名死于腹泻,其中名死于轮状病毒感染,占腹泻致死的35%。一项在中国进行的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2],在中国5岁儿童中,至少1/3腹泻病例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易感性
几乎所有的儿童在3月龄~5岁之间都感染过轮状病毒[3]。重症多限于6-24月龄,初次感染的婴幼儿出现重症腹泻和死亡的风险较高[4]。
轮状病毒再次感染十分常见,大部分儿童在2岁之前会经历2次以上的轮状病毒感染[5],但通常以初次感染的临床表现最为显著。
院内感染情况也不容乐观:有研究显示[6],在轮状病毒感染高发期间,由于其他病因入院的儿童,院内感染导致腹泻症状的继发病例中,54.8%呈轮状病毒阳性。
流行季节
轮状病毒疾病在我国呈季节性发病特征,主要流行时间在10月到次年2月,尽管夏季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但在全年发病中仍占有将近1/10的比例[5]。
流行病学
仅从水、卫生设施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不能明显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
高度传染性:感染剂量低至10-个病毒颗粒,病期粪便可高达10^10~10^12病毒颗粒/ml,发病前2天和症状消退后仍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粪-口、人-人接触、污染物(含病毒粪便污染的食物,水,污染玩具、书籍,衣被、便器和手等)、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龄段:6月龄-2岁,且最严重。其他年龄组和成人也可发病。
临床表现
感染轮状病毒的患儿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呕吐、非血性腹泻和发热。严重病例可发生脱水、惊厥甚至死亡。除此以外,30%-50%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可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但尚不明确是否由轮状病毒引发[7]。2%-3%的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8]。惊厥是最常见的表现,少数情况下,轮状病毒可能引发急性脑病或明确的脑炎[9]。近期研究显示,已有报道轮状病毒向血液、脑脊液、心脏和肝脏的肠外播散,并且提示轮状病毒可引起侵袭性病毒感染,而不仅局限于肠粘膜。
往期目录:警惕!秋季高发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措施
目前没有特效的抗轮状病毒治疗。主要以补液和补锌等支持性疗法为主,补液用以预防脱水,补锌用以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与既往的口服补液盐(ORS)配方相比,低渗ORS配方在补液治疗中效果更好。其他治疗措施包括继续母乳喂养等。
往期目录:腹泻的口服补液一级预防-接种疫苗
接种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rotavirusattenuatedlivevaccine,ORV)是预防RVGE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婴幼儿RVGE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10]。WHO认为ORV应作为控制腹泻病综合性策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11],截至年10月,全球已有99个国家或地区将轮状病毒疫苗已纳入[12]。目前轮状病毒疫苗在中国境内(不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属于自费疫苗。
往期目录:你问我答之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感染是重要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3],由于轮状病毒疫苗的使用,-年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轮状病毒死亡减少了48.2%,估计年轮状病毒疫苗将减少2.8万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病例[14]。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的发生。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需要儿科医师和预防医学专家参与到轮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中来,共同为中国儿童腹泻病防治而努力[15]。
参考文献
1.Sanderson,ColinClark,ATaylor,DBolanosB.().Globalreviewofrotavirusmorbidityandmortalitydatabyageandregion.WHOSAGEMeeting.1-42.
2.LiuN,XuZ,LiD,etal.UpdateonthediseaseburdenandcirculatingstrainsofrotavirusinChina: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Vaccine.;32(35):-75.
3.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Childrotavirusdeathsbycountry-.
4.R.I.Glass,U.D.Parashar,J.S.Bresee,R.Turcios,T.K.Fischer,M.A.Widdowson,etal.Rotavirusvaccines:currentprospectsandfuturechallengesLancet,(July())(),pp.-
5.耿启彬等.中国26省-年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轮状病毒流行特征分型[J].中国计划免疫,,2:-.
6.ZengM,ZhangY,ZhuQ,etal.Clinicalandmolecularepidemiologyofrotavirusinchildren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