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ldquo芭蕾女孩rdquo

作者

李耳耳

来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

颜妍导读

-qzclass-

不被父母支持的孩子,一生都不会开心。因为她们的心里,将永远有一句声音:“我本可以……”

最近,B站纪录片《小小少年》,让很多老母亲都热泪盈眶。

她们不仅能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更能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有人因为家境不好,只能草草中断爱好;

有人因为不被理解,只能悄悄藏起兴趣。

可纪录片《小小少年》中的两位孩子,给我们展现了人生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女孩叫小云,来自云南砚山县那夺村,妈妈在村子里卖猪肉,她在肉铺旁陪妈妈的时候,会打开网络视频自学芭蕾舞。

在身后嘈杂的环境中,云儿身上穿着是灰色的运动裤,心里想着是雪白的纱裙。

妈妈店铺不忙的时候,还会帮她拉伸压腿。

谈及支持女儿的初衷,妈妈没有分析利弊,期望女儿出人头地,而是说:“只要她喜欢,大人就得去帮帮她。”

越朴素的话语,越能撼动人心。

身为儿女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背后站着无条件托举自己的父母。

然而,哪怕云儿天赋异禀,求学之路也没有想象中顺利。

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老师向来以严格出名,一上来,就让云儿体验了一把专业芭蕾舞开肩的“酷刑”。

云儿疼到嚎啕大哭,甚至喊出气话:“我再也不要练了。”

可当老师打开专业芭蕾舞演员的视频给云儿看时,她止住了哭声,擦干了眼泪。

离开村里去北京训练前,有长辈对她说:“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一切都要努力。”

她听进去了,一路跳上了央视的舞台。

另一位11岁男孩叫殷然,是个十足的“怪人”。

他酷爱昆虫,不仅在笔记本上画满了昆虫的插画,还在家里养起了昆虫。

但他是不被理解的那个,同学一看到他捉虫子,就会敬而远之。

幸运的是,在家里的时候,他永远能够畅所欲言。妈妈为他开辟了一个“虫子角”,满足他日常养殖的愿望,爸爸常常带他去爬山,满足他观察探索的需求。

孩子的快乐很简单,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足以喜笑颜开。

孩子的也比我们想象得更成熟,面对镜头,殷然说的一句话足以让所有人反思: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要别人说虫子有毒,就觉得虫子有毒。虫子其实很可爱。”

云儿和殷然是绝对的幸运儿,身为少数人,却能比多数人都要快乐。

他们能在某些契机下发现天赋,也能在父母的托举下追求梦想。

然而,有的孩子在发现自己的天赋之前,就被父母塞满了各种补习班兴趣课,难以喘息;

有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却被父母以学业更重要为理由一口否决。

他们本该拥有更生动有趣的人生,如今被问起“将来想做什么”,只能哑口无言。

他们面前本该用很多条宽敞的路,如今却被一一封死,只留下考试的独木桥。

世界上最伤人的四个字,其实是“不务正业”。

01

天赋算什么?成绩才重要!

《少年说》中有这样一位女孩。

年仅初一,从三年级开始坚持写作,热爱用文字来记录生活。四年间,她足足写了56本小说,加起来超过30万字。

然而,有一天她回家后,发现爸爸将她写的所有小说全部撕毁。

属于孩子的奇思妙想和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就这么变成了废纸。

她没有气馁,依旧想为自己争取,站在天台上向爸爸喊话,希望能得到他的理解。

然而,爸爸却不留一丝余地:“你偏科已经很严重,如果不纠正,以后没有好的高中,也没有好的大学可以给你选择。”

在成绩面前,一切爱好都得让路。

可一个女孩能坚持写作四年,不正说明了她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恒心吗?

理科不好,高考可以选择文科;

成绩不好,相信以她的能力,今后也一定能追赶上来。

为了眼前的珍珠,放弃身后整片大海,实在不值得。

不被父母支持的孩子,一生都不会开心。

因为她们的心里,将永远有一句声音:“我本可以……”

央视曾报道过一个女孩的故事。

女孩叫范成金,初中的时候,她喜欢设计。每次设计完,都会兴高采烈地拿着妈妈看。

第一次,她设计了一双运动鞋,妈妈只是瞥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有啥用啊?”

第二次,她设计了一件衣服,妈妈更凶了,冲她喊:“这啥衣服啊?有人穿吗?看书去。”

妈妈更爱她拿着高分的成绩单到面前,也希望她以后能多赚钱。

于是,毕业后她成为了销售。可童年的经历,让她再也没有勇气给别人介绍东西,害怕得到和妈妈一样的回答。

她说自己有很严重的社恐,大超市里拉同事问东西,站了半天,一句话愣是没说出来,心情瞬间掉进谷底。

如今,她毕业十年,啃老十年。

妈妈叱责她一事无成,她只觉得委屈。

明明那个曾怀抱梦想的自己,是被妈妈亲手扼杀掉的。

与其说她不上进,整日啃老,不如说她把毁掉自己的人生,当作一种对妈妈的惩罚。

当孩子没有能力反抗父母的时候,伤害自己就是最简单的方法。

她的一举一动都仿佛在对妈妈呐喊:“你真的做错了!”

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但大多数被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天赋。”

我们在抱怨孩子太过平庸的时候,不如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成绩只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之一,人生其实有千万条路可走。

02

有天赋的孩子,更需要拼命

不把孩子的天赋当回事,是父母的无知;

太把孩子的天赋当回事,则是父母的傲慢。

前不久,央视采访一位7岁的练特技的女孩杨紫璇,看了她的故事,才明白一个天赋和努力相辅相成,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教练曾说:“杨紫璇的训练程度、接受程度,在一万个人里面,可能也就只能找到这样一个孩子。”

她悟性足够高:“教练手把手教学,她可能就半个小时就学会,其他人学可能需要几天或者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

她耐性特别好,每周二、三、四晚上在特技训练馆学习特技,每周五、六、日,在黄土坡学习武术和搏击。

天知道,年仅7岁就拥有六块腹肌的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有一次跑步,脚被地上的东西划伤,足足缝了五针,记者问她痛不痛,她说:“习武之人不能怕痛。”

从小到大我们都听过一句“毒鸡汤”:“比99%的汗水更重要的,是1%的天赋。”

的确,天赋很重要,但1%的天赋,对%的人生作用微乎其微。

真正能让天赋起作用的催化剂,其实是99%的努力。

虽然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员3》中,她说:“没有天赋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

可事实上,她才是努力的最大受益者。

刚上中戏的时候,章子怡是名副其实的学渣,差到没有人愿意和她搭档,甚至老师都下了最后通牒,让她上台演个小品,如果不合格,就直接退学。

她怕了,开始没日没夜的练功。

哪怕后来,她被选作谋女郎,也从不敢松懈。

拍《卧虎藏龙》的时候,她一遍一遍吊威亚,哪怕脸撞到墙,也没用过一次替身。

拍《一代宗师》的时候,她哪怕压腿疼到哭,也没喊过一次“停”。

章子怡当然是有天赋的,不然从小练舞的她不可能考得上人才济济的中戏。

但相比于天赋,努力才是成就她的关键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列出了一个“成功公式”:

天赋×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

只有成倍的努力,才能配得上一倍的天赋。

有天赋的孩子,更需要拼命。

03

父母的托举,才是孩子的底气

其实,纪录片《小小少年》中,获得网友更多的赞叹的,不是小云儿,而是她的妈妈。

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发光发热,没有父母的帮助,永远不可能走得更远。

丈夫在外跑货车,肉铺的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人操持。

但她从没有以店里太忙为由,忽略女儿。

甚至在切肉的时候,她还会帮女儿喊节拍。

?女儿有舞蹈的天赋,对照视频看一遍就会。可从没接触过芭蕾舞的她,需要反复看着视频,一点一点学着帮女儿拉伸压腿:“人家妈妈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送云儿去当地的舞蹈学校后,老师对她说云儿应该接受更专业的教育,不然就是屈才。

可一个一辈子都没走出这个小镇的女人,该到哪儿去找专业的老师?

她想到了一个办法,逢人就展示云儿的练舞视频,期待有人能为她介绍老师,如精卫填海一般,哪怕希望渺茫,也绝不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一个驾校教练说自己的妻子认识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老师关於、张萍夫妇。

云儿这才终于被专业的老师发现,跳出小镇,跳上央视的舞台。

没有妈妈的鼓励与支持,云儿可能止步于当地的舞蹈学校,也可能因为练功太痛而放弃。

正因为妈妈亦步亦趋的陪伴,才能成就云儿今天的坚定与无畏。

孩子在遇到挫折怀疑自己的时候,妈妈无疑是最好的定海神针。

想起巴西一位网红男孩的故事。

这位网红男孩酷爱针织,外祖母仅仅教了他几招,他就能织出一个图案精美的汽车罩。

可他获得的不是赞叹,而是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娘娘腔。

男孩的信心逐渐开始动摇,所幸他的妈妈对他说:“没关系,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如果你喜欢,就坚持下去。”

最后,他不仅没被别人改变,甚至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大家:学校特地为他开设了编制班,让同学跟着他一起学习。

等孩子长大后,他会感谢当初那个拼命的自己,更会感谢义无反顾陪他前行的家人。

那个22岁对话苹果总裁的视频Up主何同学,有个把他的视频看了次的粉丝,是他妈妈;而他在每一段视频的结尾都打上“感谢支持我做视频的爸妈”,每一次都让我莫名地想哭。

我想,这就是父母之于孩子的意义。

刚开始,他们站在孩子身前,引领孩子探索世界,寻找心之所向;

再后来,他们退到孩子身后,为孩子托底,让孩子不惧失败,勇往直前。

04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相信每位父母一定都会为孩子的天赋暗自欣喜。

只是他们常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是支持孩子做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还是让孩子回到主流的赛道,和班级里的同学一起冲向高考的大门?

与其纠结,不如想一想我们教育的初衷:让孩子过得好。

如果孩子能因为热爱而坚持、不怕失败、不怕苦地去往前冲;

如果孩子能因为天赋,用1万小时定律,高效率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他的人生,一定会比你想象得更加精彩!

点击与,看见孩子,不忘初心。

上一篇:《如何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3岁立恩,6岁立威,12岁立价值》*作者简介: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作者:李耳耳。转载已获授权。

孩子写作业

家长要不要监督干预

现如今,“监督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为了孩子大一点后父母最头疼的事情,没有之一。

似乎只要在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之后,家长陪写作业已经成了我们现在大部分父母,心照不宣的一件事情。我的朋友最近在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et/8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