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清明将近,春季已过就有半,柳叶儿抽了条,春笋冒了头,花成了片。此为发陈啊,少阳之气,欣欣向荣。这样的季节壮志凌云豪气冲天才是常态。有常态自然有“变态”,最近常听人抱怨春季的天气喜怒无常,无衣适从,把春捂秋冻当做金科玉律却无济于事。当然其实大多数人只是奉行了春捂,从来没有秋冻过。当然无衣适从的只有无法清楚表达自己意愿和就算能清楚表达意愿也会被无情忽视的可伶孩子
通过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春捂并不能减少孩子感冒的次数和程度,反而穿的越多的孩子越爱感冒,感冒越严重。这是事实,当然并不是说穿的少就不感冒,只是从频率和程度来说感冒少且轻。观察一下你身边吧,你会很容易发现,这是事实。几乎每个人什么都能找到穿的不多却几乎不感冒的孩子,也很容易找到穿的最多感冒最多的孩子,可很难找到穿的很多几乎不感冒得孩子。
稍微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春捂秋冻只是个幌子,如果他们真的笃信这句话就不会只执行一半了,不是吗?更根本的原因是概念混淆。逻辑混乱导致的。首先说概念,感冒,着凉。
感冒,六气袭人,深者为中,次者为伤,轻者为感冒。大白话就是一切轻表证。那什么是表证呢,冒这个字《说文解字》说“蒙而前也”。就是用东西把你蒙起来向前走的感觉,这个解释实在贴切啊。综上,感冒的精确定义应该是: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燥火而导致出现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出现轻度障碍的疾病。从定义能看出其实这个病相当宽泛,可以是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的感染症候群(鼻塞让你无法正常和外界交换气体,识别气味。时间长了还气虚导致自汗)其实中医叫太阳证,可以是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候群,中医的少阳证或者阳明证,甚至可以是嗜睡乏力等中枢神经症候群,中医的少阴证。
着凉:感受寒邪导致的表征。显然感冒包括着凉,着凉属于感冒。
好了,概念搞清楚了就可以知道春捂的逻辑是否正确了。一般人的逻辑是这样的:穿的少有时觉得冷,感觉冷之后往往会感冒,所以穿的少会感冒。这里有两个逻辑问题,第一,把着凉等同于感冒,第二把冷感当成着凉的原因。把感冒和着凉的概念搞清楚了,第一个逻辑问题不攻自破。第二个其实属于常识:
着凉的原因并非冷感,而是温差。??????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春季昼夜温差大,多穿点衣服保持体表温度相对稳定,不是应该更有效的预防着凉吗?其实是不对的,别忘了人是恒温动物啊,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下都需要散热。散热需求不大时主要以红外辐射的方式散热,当辐射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时,则增加通过汗液的挥发散热。这就导致了春捂的两个后果。第一,当孩子没有剧烈运动时,向外辐射的热量被厚厚的衣服隔绝,使其长期留在体表,机体长期受到热的刺激,容易出现感热的症状。还记得前面说的感冒的定义吗,显然也属于感冒。主要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喉红肿,口臭便秘之类。第二:当运动量增加或者穿的实在太多,机体动用出汗的散热机制,汗被棉毛衫吸收,再被外面的羽绒服包裹(没错真有人还在穿羽绒),根本无法蒸发,最后的结果就是穿着一件湿漉漉的衣服。如果发现的晚着凉几乎是必然,甚至伤寒中寒(不是现在医学的伤寒,就是着凉的Plus版本),出现高热寒战,喘咳之类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往往就是肺炎支气管炎。
看吧,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懂,可为什么不改呢?很简单啊。穿少了如果感冒会被人嘲笑数落,穿多了感冒了就是孩子体质不好,没人会数落你,就算有人嘲笑数落你也可以据理力争不是吗?
经常听某些家长说“道理我都懂,可我家孩子从小穿那么多,一下子脱不下来”、“等我今年今年把他体质调理好些了,明天就不穿那么多了”、……。对于这些说辞,我只能说一个事实,一件事如果你今天不做,那你明天也不会做,更别提明年了。就像海子在诗中说的“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如果不改变明天永远不会到来,将永远活在当下。想拖着不去做一件事你可能找到一万个理由,去做一件事只需要一个理由,相信这样做会更好。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呢,是明天吗?不,是现在,就在你看到这文章开始。
当然春捂绝对是有可取之处的,主要是针对年轻人。春天真是个比较神奇的季节,有些把春天当三九天过,而有些人却把春天过成了三伏。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有趣画面。年轻妈妈穿着露肩装带着穿着羽绒服的小孩来看感冒,随便问问肩膀酸胀有没有好的办法。开篇我们说春天少(第四声)阳之气,其实也可以读成少(少)阳。阳气比较稀薄的,人体的卫外能力有限,因此不宜穿着暴露肩膀腰腹部,这些地方着凉容易凝滞气血,导致一些局部问题,比如颈椎病腰椎病痛经等等。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可爱运动的人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早早穿上夏装的美丽风景线我并不太反对,毕竟我也是个会喘气的男的。但请给小花朵们脱掉棉袄吧,他们真的很弱势很可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