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不容忽视
秋风起,又是一年秋季腹泻时。看着来门诊调理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个个让人心疼。
只是单纯的腹泻拉肚子,家长们又是吃止泻药,又是打消炎针,反反复复搞不定,最后造成孩子消瘦、营养不良、疳积的大有人在。
在此把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调理方法,分享给家长们,真心渴望,健康从娃娃抓起,防病治病从生活中做起!
分清证型,轻松应对
小儿腹泻有哪些证型,又该怎样调理呢?
我们知道,中医调病在于辨证论治。在传统医学中把腹泻分成常见的湿热型、风寒型、伤食型、脾虚型。还有脾肾阳虚型,病情稍复杂,居家生活中较少见。
1、湿热型
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舌苔厚腻。痢疾、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食疗方法
马齿苋汤:采鲜马齿苋15克(干者为9克),煮水10分钟,放少许蔗糖,饭后代茶饮。
功效提示
马齿苋,药食同源,主治热毒血痢,痈肿疔疮。
分布广泛,各地春夏秋三季,居家便于采购食用。找不到马齿苋,也可以用路边或公园里常见花卉木槿花,10克,煎水饮,有相同功效。
推拿方法
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三里,摩腹,揉脐,揉天枢等,每日1次。
2、风寒型
大便稀薄泡沫多,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风寒感冒后期或秋季腹泻的早期。
食疗方法
焦米汤:首先用糯米上火炒至焦黄色打粉,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红糖,边煮边搅拌,直到成为糊状即可。这个对腹泻的宝宝很有用!大一些的孩子可直接煮焦米饮食。
功效提示
炒焦米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对于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推拿方法
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3、伤食型
哭闹不安、腹胀、腹痛、大便酸臭、食欲减退伴口臭。多见于腹泻并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食疗方法
苹果泥:取苹果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功效提示
苹果含有果胶和鞣酸,果胶有吸附作用,鞣酸有收敛作用,可以治疗腹泻、促进消化。
推拿方法
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顺运八卦,清胃,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足根部),每日1次。
4、脾虚型
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状物。多见于体质消瘦虚弱或各种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食疗方法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分2~3次。
功效提示
中医学认为,栗性甘温,无毒,有健脾益气、固肠止泻的作用。
推拿方法
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
或揉腹: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逆时针方向揉2分钟;揉气海: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揉百会:顺时针方向点揉2分钟;揉龟尾:揉~次。
或捏脊叩督法:从长强穴上2cm至大椎穴反复捏提3~6遍,从大椎穴向下到腰俞沿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穴叩击3~5遍,频率为~次/分。
养护孩子,家长须知
01
养护孩子的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做到起居有常,注意气候变化时的护理,避免过热和受凉。
02
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有节,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教育患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03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或小儿有病时断奶。添加辅食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防止饮食结构突然改变。
04
家长平时要多留意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注重孩子情绪的舒畅。并加强体育锻炼,使脾旺而不受邪,达到心身并调的目的。
05
家长是小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居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长辈们应以身做则,努力协调家庭气氛,给孩子们的成长创造和谐环境。
为人父母不知医为不慈,在共创大健康的时代里,家长应与时俱进,多学习传统医学知识,了解小儿生理、病理规律,认识腹泻的性质,注意防范,及时调理,切勿滥用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调,造成后患。
文
李宝生
编辑
素素
排版校对
秦瑞洁
记得右下角点赞+在看↓↓↓
推荐阅读
这个粮食的皮很重要,长期不吃竟然得脚气
母乳喂养竟然会让孩子生病?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宝宝吃的健康?
为了亿万家庭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