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认为腹泻是由于胃肠道黏膜的分泌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导致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且含有异常成分。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
中医将大便溏薄称为“泄”,相当于慢性腹泻;大便下注如水者称为“泻”,相当于急性腹泻。在临床上统称为“泄泻”。
急性腹泻有较强的季节性,慢性腹泻病因复杂,诊断、治疗都比较困难。西医认为慢性腹泻的病变部位在大肠,但对于大肠的治疗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慢性腹泻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当女性来月经时,血液流失。脾本统血,若脾胃虚弱则不能统摄血液,不能运化水液,水液反流向大肠引起泄泻。
若来月经时,不仅拉肚子,还有手脚冰凉、小肚子发凉等情况,或平时就容易拉肚子,多是因为肾阳不足,下焦虚寒。肾阳虚还表现在总想去卫生间,但尿量又不太多,身体虚弱、五心烦热等。
西医还认为可能是过敏性肠道综合征。过敏性肠道综合征是因小肠和大肠机能的平衡被破坏,导致周期性发生腹泻和便秘的一种疾病。医院检查肠道时,往往不会发现有炎症、溃疡或者息肉等。过于神经过敏,以及原本就容易有精神压力的人容易患上本症。
现代医疗技术对此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则是通过消除精神压力、调整肠胃机能来改善症状。受过敏性肠道综合征困扰的人们,可以尝试接受中医治疗。
拉肚子也就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染性腹泻,就是由于外源性的细菌感染造成的拉肚子,这只要吃一段时间消炎药就可以治疗。
还有一种是非感染的,比如说有慢性胰腺炎的病人可以造成慢性腹泻。
拉肚子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就和消化有关系。
肠易激综合征:着凉拉肚子,紧张拉肚子,考试拉肚子,旅游拉肚子等症状,这种病在医学上称为肠易激综合征。
又习惯地称为慢性肠炎、神经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结肠痉挛、粘液性结肠炎、结肠功能紊乱。
着凉拉肚子:夏天快到了,天气一点点热起来,一般人认为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却忽视了在防暑降温中可能出现的着凉。
比如在空调房间久坐,贪凉睡在地上,暴饮啤酒、大量饮用冰镇饮料等,很容易让您的肠道感到不适,其中最常见到的是着凉引起的拉肚子。
这种拉肚子一般伴有腹痛、腹胀、肠鸣、便后不尽、粘液便等。
到医院看病,医院仅控制症状,给与解痉和止泻药,或者给与心理治疗和催眠治疗,也有大夫将其误诊为慢性肠炎和结肠炎的。
医学上称这种着凉引起的拉肚子为肠易激综合征。
当天气热的时候,发生腹泻要注意便中是否有脓血,医院检查是否是菌性痢疾,排除肠道炎症可能就是肠易激综合征,不可将几种腹泻混淆,耽误病情。
感染性拉肚子:春天感染性腹泻病是极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通过水、食物传播。
不良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亦可导致感染发病。
1.因为吃错东西出现的拉肚子,可以吃黄连素、氟哌酸、泻立停等药物。
2.因为着凉出现的拉肚子,很可能是因为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引起的,菌群失调主要是由于过多服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医院的腹泻门诊检查一下,服用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的药物,平时多喝些酸奶制品也有帮助的。
3.如果经常出现肠激惹,可以考虑服用“固本意肠”。腹泻初期,最好吃一些流食,比如浓米汤、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汤、淡茶、过滤后的果汁等。
情况好转后再吃一些半流食,如挂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但是,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虽不含食物纤维,但能在肠道中增加残渣,让病情加重。
另外,还要注意少食多餐;食物温度也不宜过冷,否则会引起肠蠕动。
如果是慢性腹泻,持续的时间较长,会造成身体中一定的营养损失。
因此,最好选择既能补充营养,对肠道刺激又小的食物。常见的有谷类:粥、稀饭、发面蒸食、面包、软面条、面片等。
蛋类:除煎蛋外,其他做法均可。
肉类:嫩瘦肉、鸡、鱼、虾,最好做得软、烂一些。
豆类:豆浆、豆腐。
蔬菜类:含纤维低的蔬菜,如去皮胡萝卜、土豆、南瓜、冬瓜、茄子、丝瓜等,但记住,一定要做熟了再吃。
甜点心:饼干、藕粉、蛋糕等。
腹泻的时候,有些食物最好别吃。比如各种粗粮、老玉米、坚果;生的蔬菜水果。
有人认为,越是拉肚子越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蔬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些多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笋类等,吃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葱头、生萝卜等容易胀气,也要少吃。水果中则不要吃菠萝、草莓。
此外,拉肚子时最好别吃油炸食品,在烹调上,应多采用蒸、煮、焖等方法。
中医健康,考证及时!
《权健火疗顾问》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的想学医师的学员受益,欢迎疾病患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