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腹泻可算是养猪业最常见的疑难问题之一,整体的发病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二三十,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也会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死亡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相关问题的防控呢?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中兽医解读断奶仔猪腹泻病因中兽医认为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在于脾胃功能不足,导致猪体水谷运化失常,水分无法吸收进入机体内,积聚胃肠道而表现为腹泻症状,仔猪断奶后脾胃功能不足主要因为以下三点原因:
1)肝脾不和
仔猪个体较小,胆子偏小,原本在产床上有母猪的保护,一些惊吓行为的危害并不会明显表现出来。而仔猪断奶后离开了母猪的保护,转群时的运输,再加上转群后仔猪之间的互相打斗,就会导致仔猪肝气郁滞,肝气承脾,导致脾胃水谷运化功能失常,而表现为腹泻症状。
2)饮食所伤
仔猪断奶之前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易消化的奶水,断奶后变成不易消化的固体饲料,饲料就会对仔猪的脾胃造成一定的损伤,再加上仔猪断奶后起初无法适应固体饲料长时间不采食,当其意识到只能吃饲料或者适应了饲料后又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致使宿食停滞,进而导致仔猪脾胃受损,不能有效运化水谷,则水湿谷滞,水谷并下而致腹泻。
3)脾胃虚弱
目前规模化猪场的仔猪多采用早期断奶的饲养方式,断奶日龄多在21-24日龄,这期间仔猪机体远未发育完全,脾胃先天虚弱,胃弱则消化不良,脾虚则水谷运化不良,导致仔猪中气下陷,清浊不分而成腹泻。
西兽医解读断奶仔猪腹泻病因西医认为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病因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临床上引起仔猪胃肠道中有害细菌大量繁殖的原因为以下三点:
1)有益菌群未建立
仔猪断奶前后的营养来源不同,胃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就不同,有益菌群要重建需要一定的时间,断奶初期有益菌群未建立之前很难对有害细菌的生长产生足够的抑制作用,有害细菌就会大量繁殖。
2)肠道免疫功能不健全
正常情况下,仔猪肠道中的免疫细胞会及时清除肠道中的有害细菌,防止其大量繁殖导致腹泻,可刚断奶仔猪肠道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又离开了母源抗体的保护,就无法及时清除肠道中的有害细菌。
3)未消化饲料提供营养
断奶仔猪的肠道消化功能有限,很难将食入的饲料完全消化掉,而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又会成为有害细菌的培养基,对有害细菌的繁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引起腹泻。
中西结合预防断奶仔猪腹泻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是一个综合性防控工作,包括饲养管理、药物预防等多方面内容:
1)缓解断奶应激
仔猪断奶应激包括营养来源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离开母猪的保护、重新混群等多种应激因素。建议仔猪断奶后不要直接转入保育舍,而是继续再产房生活7天时间,待仔猪采食正常,并习惯了离开母猪的生活后再转入保育舍,这样可将断奶应激降至最低。
2)改善保育舍温湿度
理论上,猪场内产房的硬件设施是猪场内最好的,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会控制比较理想,而保育舍相对就会差一些,但是仔猪从产房转入保育舍生活条件的改变也是应激的一种,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育舍温湿度的控制。刚断奶仔猪要求温度30℃以上,以后每个星期下降2℃,直至7周龄时降至21℃左右。
俗话说“大猪怕热,小猪怕冷,大小猪都怕湿”,可见湿度对猪群健康的影响,若猪舍内湿度大,温度低时的体感温度更低,温度高时的体感温度更高,而且高湿环境也会为各种细菌、病毒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保育舍湿度在40%-60%。
3)加强饲养管理
仔猪转入保育舍后一个星期之内应采取限饲的饲养方式,以防仔猪食入过多饲料无法及时消化而引起腹泻。另外,做好“三点定位”工作,可在进猪之前,在仔猪吃料的地方撒上少量饲料,排粪尿的地方提前放置少量相同日龄仔猪粪便,后续需要及时将未排在固定地方的粪便清扫起来,经过5-7天的调教,仔猪就可以养成定点吃料、定点排粪的习惯。
4)药物防控
中兽医角度认为仔猪断奶后腹泻同脾胃功能不足相关,所以应在仔猪饲料中加入健脾开胃的药物。而西兽医角度认为仔猪断奶后腹泻是由于各种条件更有利于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因为细菌感染而导致的,所以应该使用对大肠杆菌等细菌敏感的药物。建议仔猪断奶后饲料中加入健胃散+黄芪多糖粉+肠治久安
a、健胃散是中兽医中经典的具有健脾开胃功能的药物,用在仔猪断奶后可以提高仔猪脾胃功能,预防腹泻。
b、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多糖粉不仅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还可以促进仔猪胃肠道粘膜的发育,促进仔猪肠道中有益菌群的建立,从而间接预防腹泻。
c、肠治久安用于猪各种原因的断奶、转群应激性、病毒性、细菌性腹泻拉稀,配方采用杀菌、抗病毒、特异性止泻三重功效,彻底根治各种原因的腹泻拉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