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如果得了ldquo绿色癌

#

很多人认为腹泻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可如果腹泻、腹痛持续达6周以上,可能就不是一般的“拉肚子”。消化科门诊经常遇到这样情况:患者反复腹痛、腹泻,医院,吃了不少药,症状却怎么也无法改善,于是将其看作疑难杂症。其实,有许多患者是属于炎症性肠病(IBD)。

IBD这个“家族”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个小分队,简单来说就是波及胃肠道的炎症性疾病,因其顽固又无法治愈,又需要长期治疗,会大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也被称为是“绿色癌症”。IBD在西方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食结构人群中多见,既往在中国罕见。但近20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者在我国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消化科临床诊治的老大难问题。这种疾病通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活动期病人可能出现发烧、贫血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可引起患者食欲下降,经口摄食减少,又由于肠黏膜病变,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同时,UC和CD也都可出现肠外表现,包括关节损伤(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肝胆疾病(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IBD的危害知多少?

??慢性进展: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在漫长的病程中反复经历疾病复发,成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噩梦”。

??生活质量差:炎症性肠病患者以腹痛、腹泻、便血、反复如厕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再加上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和一些肠外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营养障碍:由于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性消耗等因素,炎症性肠病患者常常体重下降,可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青春期前发病者常有生长发育迟滞。

??心理问题: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与IBD疾病活动具有双向影响的作用。

??癌变风险: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治疗棘手: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终身用药,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IBD的诊断难度大,延误诊断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影响因素复杂。意大利一项研究纳入例UC患者,提示UC误诊率为32%,最常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38.5%)、憩室炎(13.5%)、CD(17.3%)和痔疮(13.5%)等。

随着对疾病的深入了解、诊断技术发展以及新的治疗方案不断涌现,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由于IBD疾病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没有诊断金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将IBD和肠结核、白塞病等疾病相鉴别,往往需要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共同协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共同分析才能完成诊断。

医院明确了诊断之后,对于炎症性肠病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个病最大特点是反复发作,患者应该像对待冠心病、糖尿病一样,把它作为慢性病来治,规范用药,医生治疗时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肠道黏膜炎症,促进粘膜愈合,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IBD患者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经济负担:长期用药、住院、检查、医院交通等费用可直接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患病后劳动力、收入减少等可间接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

?精神压力:IBD患者病情反复,可能需要长期服药、门诊随访,严重者需接受外科手术,疾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由于IBD好发于青壮年,许多患者不得不被迫休学、待业;长期忍受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可能给患者带来精神压力。

?出行不便:部分患者由于手术后需要通过人工造口排便;由于疾病活动造成容易腹泻,部分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多达十几次。部分患者需行全肠内营养治疗。

专家门诊服务信息

冉志华主任专家门诊:周一下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fuxie.com/fxyy/11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