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曾反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等胃肠道症状,许多人认为是患上了肠胃炎或消化不良,每次发作时就自行购买对症药物处理,然而长期以往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医院进行检查后才发现自己患上的其实是慢性胆囊炎。今日案例
周先生,30岁,今日来我院咨询。据周先生所说,自己右上腹经常出现不适或者疼痛,在饱食、进食油腻食品后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患者认为可能是自己的胃不好。我院钱主任为周先生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发现,他所患的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所幸,就诊及时,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只需要吃药便会慢慢痊愈。
在临床上,慢性胆囊炎患者误以为是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并因此耽误治疗并不少见。那么,我们该如何初步判断自己的胃肠不适症状可能是慢性胆囊炎闯的祸呢?
1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胆囊作为身体中的一个消化器官,负担着将肝脏制造的胆汁浓缩、储存、排空等重任。在我们进食3~5分钟后,食物即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并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
而一旦患上慢性胆囊炎,将会使胆汁排空受阻,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引起胃肠道不适,因此许多人将慢性胆囊炎误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
2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腹痛
约有84%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都会出现腹痛,尤其是右上腹疼痛,疼痛程度可由隐痛、钝痛到绞痛不等。通常出现在饭后,尤其是在饱餐、进食油腻或高蛋白食物后加重,疼痛还可放射至右侧肩胛、背部,也有少部分患者将右上腹疼痛误认为腰痛。
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慢性胆囊炎患者出现的消化不良症状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是由于胆汁排入肠道受阻从而影响脂肪消化,从而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打嗝、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患者未曾出现过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意外发现。
3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胆囊炎
讲完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咱们来谈谈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
肥胖人群,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
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得胆囊炎的机会也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大多数中国病人都是依靠体检时的腹部B超发现早期慢性胆囊炎的。
胆固醇与胆汁酸、胆红素三者比例失衡、胆汁淤积、遗传因素等都可导致胆囊结石,主要高危因素有:
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能量、高脂饮食,长期不吃早餐,长期空腹,暴饮暴食,吸烟,酗酒,运动量少等;
胆囊结石
结石导致反复的胆囊管梗阻,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性反应、瘢痕形成和胆囊功能障碍。对老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严重程度与结石最大径呈正相关,而与结石数量和年龄呈负相关,孤立的大结石是慢性胆囊炎的高风险预测因素。
细菌感染
正常胆汁应该是无菌的,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嵌顿、梗阻,则可能导致肠道细菌逆行感染。研究显示,非胆囊手术者、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6%、72%和44%,而伴有黄疸的患者,在胆汁中发现细菌的比例可高达90%,这提示不完全性胆管梗阻是细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4
如何治疗胆囊炎
在治疗上,应视慢性胆囊炎症状与检查结果制订不同的方案。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最主要的是调整生活方式,按时进食早餐、饮食应低脂低热量、多进食蔬菜水果补充纤维素、多喝水和多运动,其次可以配合药物促进胆汁分泌,而对于胆囊癌高危人群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而对于已经有不适症状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医院就诊,使用药物解痉止痛、帮助消化,缓解腹痛或消化不良症状,同时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有不少患者对医生提出的外科切除胆囊建议表示不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胆囊”与我们的胆量无关,但胆囊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消化器官,手术切除也需符合适应证,当出现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胆囊壁增厚≥4mm或陶瓷样改变、胆囊功能减退、出现急性发作而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则应考虑进行外科治疗。
5
如何分辨慢性胆囊炎与其他胃肠道疾病
说了这么多,慢性胆囊炎似乎还是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难以区分,因此,当你反复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切忌自行服药治疗,而应到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等相关科室门诊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可能性!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