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的过程中,猪得了病以后打针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治疗的手段和方法,这比拌料效果更实在更直接,用药也更准确,所以被广大的养猪朋友还有技术人员经常采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静脉注射后血管流血,或者腹腔注射以后腹腔发炎,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不标准而引起的这种后遗症,出现这些症状后会始终困扰着这个猪,进一步再做治疗的时候,效果肯定是大大的打折扣了。但是面对这个问题却只有很少的朋友问到,也只有很少的朋友们会学习或者是询问这方面的技术。
那么给猪打针呢,大致上呢就分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还有腹腔注射,大致上就这样三类。这几种注射方式该怎么去选择怎么操作呢?首先咱们先来说一下肌肉注射,肌肉注射适用于小剂量的药物,由于肌肉层的毛细血管比较丰富,药物注射以后极容易被吸收,吸收的比较快,所以说在注射药物以后十几分钟,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生产中治疗中经常被用到。那么肌肉注射呢最常见的就注射部位呢,一个是在颈部,另外一个是在臀部,由于臀部不好保定,也由于有坐骨神经,所以大部分的肌肉注射都是在颈部进行。规范的操作该怎么来进行呢?首先是局部剪毛消毒,垂直刺入,然后回拉,没有回血,然后再缓慢的注射药剂,这样的是一个标准的肌肉注射的流程。
那么在这儿大家提醒一点,有些注射是需要反复注射的,比如说一天可能要打两次,甚至要打好几天,那么一旦出现这个情况一定要在颈部分点注射,比如说今天在这个方向,明天在那个方向,那么有的时候注射的量比较大,会引起肌肉层的这种硬化,那么我们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就是你在打针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按压一下,看是不是局部已经肿起来了,那么这个时候呢,我们一定要换个地方,或者是换一种注射方式。
其次咱们再说一下第二种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与肌肉之间的这种松散肌肉组织中。那么这个一般都是选择皮比较薄,容易移动的位置,那么皮下注射一般都是注射药量比较小,比肌肉注射的剂量还要小,注射时也是按标准的操作,比如说保定好以后呢,剪毛消毒,它不同的地方是在注射的时候用三个手指头把猪的皮肤提拉起来形成一个褶皱,那么在这个褶皱的中央把针头以斜45度角刺入,回拉没有回血,然后呢缓慢的注入药剂。那这个时候要更加缓慢,比肌肉注射的还要慢,因为如果不缓慢的话贴别容易起包。
那么第三点的话是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的话相比皮下应用的还要广泛。静脉注射注射药量大,另外可以辅助其他的补充体液的这种药物补充,所以说的经常采用,比如说母猪的治疗,还有大猪的这种治疗,慢性病的治疗,一般都是采用静脉注射。因为静脉注射保定这一关非常重要,保定好了以后局部的剪毛消毒,因为静脉注射一般是在耳朵的这个部位的血管,一定在耳根压住这个静脉血,使耳尖那个部位的静脉回流,受阻后使静脉血怒张,静脉血管怒张以后就很明显,那么你把局部的部位操作完以后用这个注射针头给他斜刺进去,斜刺进去以后有回血,然后慢慢的打开注射器的这种开关,慢慢的把药物滴注进去或者是缓慢的推出。
第四种就是腹腔注射,腹腔注射药剂的量小于静脉注射,可能是50毫升毫升这样一个剂量,另外静脉注射常用于小猪,特别是小猪的顽固性的腹泻,顽固性的腹泻最主要的危害就是丢失水分和能量,这时候静脉注射的话不好操作,因为血管太细,那么一般都是采用腹腔注射来补充体液,辅助治疗。腹腔注射的部位一般是在猪的腹部,小猪则是在耻骨前沿之下的3~5厘米中线侧方。一般在实际操作时都是把小猪倒提起来,肚子吵着操作人的方向,那么我们数乳头,从大腿根那个部位数到第二第3排乳头往侧面二厘米处来进针就可以了,当然在进针时也要进行局部的消毒,消毒以后把皮肤往边上稍微拉一公分,拉完以后再进针,进完针以后放手放回去,就是使这个针头稍微往一边倾斜。
因为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注射,目的就是治病的药,打针的时候如果针头消毒不严格,将会极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所以说注射之前消毒这个问题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重视。
另外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针头的选择,还有一个就是对猪的保定,另外就是注射的时候一定要慢,不要着急,着急了容易跑针,有时候还很容易形成血肿。注射完之后拔针一定要用这个酒精棉按压消毒。只有我们把这些问题做到标准,那我们的才能近最大可能性的避免由于注射带来的二次感染,或者是其他的麻烦问题。